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正论篇》中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周内外服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由此可知甸服为王畿周围五百里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受周天子直接控制,A项正确;诸侯王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B;卿大夫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C;士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D。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2.“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判断,“它”的设置A.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制度B.体现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走向成熟C.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权利D.初步改变了绝对专权的政治大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具有双重性”“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等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制度主要针对地方管理问题,它代表中央长期管理地方,而权力又听从中央。元朝的行省制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有效地管理了地方,又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故选B;A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A;C是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制不符合中央集权,排除C;元朝行省制并没有改变绝对专权的大环境,排除D.3.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对于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B.废除债奴制,建立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即执行中立政策,与“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相符,故选D;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排除A;建立五百人会议、组建十将军委员会和实行“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BC。4.公元前3世纪,罗马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该规定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排除B;材料涉及到奴隶或牲畜、物品属于私有财产,说明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而这种基于公民个人的纠纷又属于民事行为,不属于商业交易,排除D,选C。5.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具有否决权,但是国会仍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该法律,该法律即为有效,故D项正确。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具有否决权,但国会仍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该法律,总统不可再次否决该法案,排除A。B项说法与材料矛盾,材料没有涉及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而是国会否决总统建造缉私船法案,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的相关信息,而是强调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于建造缉私船法案的问题,排除D。6.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B.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D.各国对华贸易出现萎缩【答案】B【解析】【详解】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沉重的赔款使得清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材料反映1896年李鸿章强调了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而税制改革与财政收入联系密切,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以钳制日本,排除A;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C;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各国对华贸易没有萎缩,排除D。7.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D.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党员构成中农民明显增多,这主要是由于中共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而导致的,故选A;材料不涉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不涉及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排除BC;材料反映的是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而非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排除D。8.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A.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C.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D.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1948年7月19日”的晋中战役有利于战略决战的开展,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故选C;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A时间不符,排除;消灭了国民党的主部队是三大战役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排除B;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是三大战役的胜利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排除D。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十月革命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这表明十月革命人士认为A.俄国革命促进了俄国步入了现代化道路B.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反封建斗争最终胜利C.俄国革命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俄国革命有助于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场革命的意义……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可知十月革命人士强调的是俄国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意义,故选D。俄国通过这场革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的说法不符合世界意义,A排除。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反封建斗争最终胜利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无关,C排除。1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9571965197219721973197419781980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转为倒向西方C.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A正确;熊猫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是倒向西方,故B错误;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C错误;日本与中国建交是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1979年,故D错误。11.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崛起。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日本逃避二战责任,并未吸取历史教训,故排除A项;日本是经济大国,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故排除C项;题意没有体现多个力量崛起的内容,故排除D项。根据图片中电视上“CCTV”的字样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故选B。【点睛】解答漫画类选择题,一要“悟神韵”——领悟漫画中人、悟的特征、品质等;二要“重细节”——特别是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的地方;三要“善联想”——有画面内容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事、现象等。1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是石犁而非铁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B项正确。13.元代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明朝改为轮班轮作,分班定期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分班定期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可知明朝放松了对匠户的管理,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对匠户管理的放松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故B错误;对匠户管理的放松并未打破官营手工业的垄断,故C错误。1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市”的发展。依据材料“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坊市门皆起”可知,唐代的制度是:日落时敲鼓然后关闭市场,五更二点鼓声响起,每条街的鼓都接连响起,然后开放市坊。这说明唐代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度。依据材料“京都街鼓今尚废……往往茫然不能知”可知,宋代京都如今废除了街鼓,因此后人在诵读唐代诗文时读到“街鼓”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表明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市坊制度已经崩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市”管理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坏无关;C选项错误,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不是宋朝;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比唐代“市”的管理相对宽松,不是更加严格。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5.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B.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时人将商业买卖视为一种‘治生
本文标题: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6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