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两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两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2017年12月某国M商品的价格为100元,2018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商品和服务数量环比增加10%,货币流通速度环比减缓5%,受此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第二季度M商品的价格将发生变化。第二季度M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用图示表示为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商品和服务数量环比增加10%,货币流通速度环比减缓5%,受此影响,不考虑其它因素,第二季度M商品的价格下降,则M商品的需求增加,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2.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①推动适度规模经营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增强农民耕种热情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A.②→③→④B.③→②→①C.①→③→②D.④→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集体经济。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并行,明晰土地产权关系,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应是④→①→②,D正确且符合题意;“三权分置”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而流转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不是增强农民耕种热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3.过去一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同时还面临产能过剩、资本脱实向虚等压力。振兴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振兴实体经济需要①管控好金融风险,保障企业投资回报率②减轻实体经济税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③鼓励资本“脱虚向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④降低虚拟经济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转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过去一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成本不断攀升的问题,因此,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减轻实体经济税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资本脱实向虚等压力,因此,振兴实体经济需要鼓励资本“脱虚向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保障企业投资回报率”;降低虚拟经济规模并不一定能振兴实体经济,应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4.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食盐专营制度,但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国家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放开食盐价格有利于①生产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盐品种,扩大食盐消费量②打破企业对食盐的垄断经营,引入竟争机制,激发行业活力③促使食盐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竟争力④避免政府干预食盐产销,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放开食盐价格有利于打破国企对食盐的垄断经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行业活力,也会倒逼食盐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并且改革后其价格也不一定会降低,所以需求不会大幅度扩大,①说法错误;市场调节有局限性,放开食盐价格也离不开政府对食盐产销的监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5.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某校实行“校园一卡通”,IC卡充值后,可用于购物、就餐、饮水,取代现金支付,极大方便了学生生活。这种刷卡消费的意义是①使货币的本质发生了变化②减少了流通中现金使用量③相当于增加了货币发行量④使学生消费更加方便快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货币的相关知识。①说法错误,刷卡消费的意义没有使货币的本质发生变化,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故不选;②符合题意,刷卡消费就是减少了流通中现金使用量,故入选;③不合题意,不是增加了货币的发行量,货币的发行量没有变化,故不选;④符合题意,刷卡消费使学生消费变得方便快捷,故入选。故答案:C6.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这些规定旨在①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②取消一切市场准入门槛③实现我国各类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④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符合题意,这些规定能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故入选;②不合题意,规定不是取消一切市场准入门槛,故不选;③说法错误,我国的各类所有制经济地位并不平等,故不选;④符合题意,这些规定旨在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故入选。故答案:B【点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7.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判断是①甲商品供过于求耐,乙商品需求下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时,乙商品需求增加③甲商品价格下降时,乙商品需求增加④甲乙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一特定的需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的图像,随着甲商品的价格升高,乙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可以判断出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故甲商品供过于求时,乙商品的需求下降,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甲商品价格下降时,乙商品的需求减少。④选项表述的互补品。选A。点睛: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商品关系价格需求量本商品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品上升减少增加下降增加减少互补商品上升减少减少下降增加增加8.2017年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拟安排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我国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是:①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扩大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卖力提高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③一②一①一④C.④一①一③一②D.④一②一③一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财政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会导致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需求,这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使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从而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所以我国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应是:④一②一③一①。故答案:D【点睛】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对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其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9.《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提出,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增加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准供给。提高标准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主要消费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实施该举措意在①改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升级②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③促使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④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提高标准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主要消费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旨在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消费环境,排除;选项③中“扩大企业规模”不符合题意且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10.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人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这说明我国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社会总需求增长②运用货币政策浞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③努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④通过国民收人初次分配推动经济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说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需求增长,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说明努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分:(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1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从2017年3月15日开始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相关官员预期年内还讲加息两次,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美联储加息后对我国经济影响传导路线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调→赴美国旅游费用降低→吸引我国居民到美国旅游、购物②美元升值→进口美国商品价格上涨→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口③人民币汇率跌落→中国商品出口美国的价格优势下降→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进口④中国资本外流→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以近期汇率变动为背景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从贸易、消费、投资和外债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时将美元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理解为人民币贬值对本国的作用,是对外汇和汇率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人民币贬值,利出口,不利于进口;利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和旅游;利吸引外资;利回收外债。故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意味着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赴美国旅游费用上涨,利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和旅游,进口美国商品价格上涨,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口,①③错误;②适合题意;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中国资本外流,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12.下图为M商品的供
本文标题: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两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6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