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④不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时期。考点:春秋战国点评:一定思想观念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属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言论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材料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正因为人心有这样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修养工夫就是要寻求本心的善,只要挖掘出内心深处仁的端倪,仁德就会到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相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圆融的程度,所有论点都相辅相成,互为依据与结论。而孟子的“四端”说,就是孟子所有学说的理论依据。因此选择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3.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而选D是韩非子的主张,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孔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墨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老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墨家的“兼爱”思想【答案】D【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无父无君”“尊卑无别”,可知该思想冲击了等级秩序,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同等的爱一切人,爱无差等,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长幼尊卑,故A、B项排除;法家思想主张君主集权,与“无父无君”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5.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秦汉谥号的废立表明,当时A.谥号是贵族享有的特权B.大一统王朝的权威加强C.谥号具有舆论监督作用D.统治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废贬给予的称号”可知,谥号不是贵族享有的特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可知,材料没有体现是大一统王朝权威加强的汉武帝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废贬给予的称号”可知,谥号不具有舆论监督作用,故C选项错误;根据“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崇尚儒家思想,重视孝道,因此,秦汉谥号的废立表明,当时统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选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结合所学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知识分析解答。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与材料中“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表明是关注帝王而非百姓,故B项错误;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的力量,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抓住材料,回答问题。题干材料中“天生民性,有善质”体现的是人性本善;“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所以选A考点:汉代儒学点评:本题重在考查董仲舒的主要主张。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大一统”。在做材料型的选择题时,要紧紧抓住材料的内容。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提倡B.社会环境的变化C.儒学内部的改造D.其他学说的衰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作出归纳、概括,并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原因。解读题干信息:能不能成为官方学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儒学自身是不是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汉代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前提是董仲舒先将儒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集权的需要,儒学内部改造是儒学地位提高的重要前提条件。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9.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唐朝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A项符合题意;儒学出现危机是在魏晋时期,且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10.《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为“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北宋五子”11.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哪些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①重忠孝②讲廉耻③重实用知识④注重气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理学强调伦理道德,因此会促进重忠孝,讲廉耻,注重气节,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不注重使用知识,强调伦理道德,故③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影响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认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朱熹提出的“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心学的观点;B、C选项都是心学的观点,不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王夫之思想14.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点睛:从材料“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中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重商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5.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经世致用指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阐发了儒家的为君之道和为臣子之道,故选C;黄宗羲的思想没有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16.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由、平等的理念需求不断发展,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故选B;选项A表述不符合史实,儒家思想在明清依然是统治思想,排除;明末清初思想家实力较小,而且这些人不是改革家,排除C;选项D只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话本、小说是面向市民阶层,而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7.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
本文标题: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7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