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寥.(liáo)廓方遒.(qiú)B.切齿拊.心(fū)濡.缕(rú)峥.(zhēnɡ)嵘.(rónɡ)青荇.(xìnɡ)C.秦军氾.南(fán)忤.视(wǔ)颓圮.(pǐ)大堰.(yàn)河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斑斓.(lán)百舸.(k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字音题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方言字。要注意以义辨音,以形辨音,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错误的习惯误读。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阙秦(qué)”的“阙”应读“jué”。B项,“切齿拊.心(fū)”的“拊”应读“fǔ”。D项,“百舸(kě)”的“舸”应读“ɡě”。故选C。2.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一般做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一般做动词。“灌注”指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揣摩”指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指推测,猜测。明确了词语意思,结合语境考虑即可。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B.唯君图之。——只有您才能图谋(谋划)这件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B项,“唯君图之”中“唯”,希望;“图”,图谋(谋划);“之”,代词,这件事。翻译为: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故选B。【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党风中很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而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有很大关系。B.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的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C.为了避免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进来的企业不成为“迁徙的候鸟”,让他们真正把家扎根在安徽,我省拓宽了产业集群招商思路。D.“雪龙”号通过直升机将俄罗斯科考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了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但自己却被厚冰困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A项,充分残缺,介词宾语残缺,应在“失之以软”后加“的处理方法”;B项,重复赘余,“质疑”指“提出疑问”,与前面的“提出”重复;C项,表意不明,多层否定造成表意不明,去掉“不”。故选D。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A.③④①②⑤B.⑤①④②③C.③②⑤④①D.⑤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③②句总说,其中②为解证句,因此,③在②前;⑤句分说“曲解”;④①分说“断章取义”,其中第④句为转折句,表话题的转换,应紧承在⑤句后。根据第③句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这一语序,可推断谈“曲解”的第⑤句应在谈“断章取义”的④①之前。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鄙:把……作为边邑。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7.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也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6.B7.B8.A9.(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意思是“早晨刚刚渡过河晚上就修筑了防御工事”,所以“济”的意思是“渡河”。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臣”“人”“公”“吾”“子”“寡人”“过”“郑”,虚词“也”“之”“为”“也已”“而”,标志性词“曰”,“如”意思是“比,不得上”,“不如”意思是“比不上”,“不如人”意思是“比不上别人”,结构完成,意思独立,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子”是“亦有不利”的主语,意思是“你也有所不利”,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句子可以断开为: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项,“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说法错误,应是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若”,如果;“舍”,放弃;“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把它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指使者;“共”,通“供”;“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害”,坏处,害处。(2)中的“因”,依靠;“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以”,用;“易”,替代;“武”,勇武;还有判断句,翻译时一定要翻译出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
本文标题: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7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