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SNT 1161-2010 鹿流行性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代替!!#$$%$&’’&鹿流行性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0-’+,*1--)*.2&+3-’’2&4*.5*6+&6+-05++’#$!$7!!7$!发布#$!!7$%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SN/T1161—2002《鹿流行性出血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操作规程》。本标准与SN/T1161—2002相比,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如下:———增加了病原的分离及鉴定;———增加了病毒中和试验;———增加了荧光抗体试验;———增加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晶焰、严树发、陈兵、艾军、华玉卓、叶玲玲、阮周曦、尹尚莲、董俊、周晓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161—2002。Ⅰ犛犖/犜1161—2010鹿流行性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鹿流行性出血病的病原分离及鉴定、病毒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鹿流行性出血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88 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3 疾病概述鹿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chaemorrhagicdiseaseofdeer,EHD)是由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白尾鹿、牛、野牛、羊等。动物被感染后可视粘膜和浆膜出血,眼结膜和口腔粘膜暗红或紫蓝,有“蓝舌”样,粪和尿带血,有时唾液也带血,体温呈复相升高,剧烈休克而死亡。该病为非接触性传染病,库蠓可以带毒,并传播本病。其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检疫及诊断、防制参见附录A。4 现场检验检疫及采样4.1 现场检验检疫:逐头进行临床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4.2 采样:按GB/T18088的规定,逐头进行采样,并按规定填写《送样单》送实验室。5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MVRT:鸟成骨髓细胞白血病病毒的逆转录酶BHK21 (babyhamsterkidney):幼仓鼠肾细胞BLP:乳糖蛋白胨缓冲肉汤CPE (cytopathiceffect):细胞病变DEPC (diethylpyrocarbonate):焦碳酸二乙酯EHDV (epizootichaemorrhagicdiseaseofdeervirus):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PF:无特定病原体动物TCI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rizol:酚与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均相溶液1犛犖/犜1161—20106 病毒分离及鉴定6.1 病毒分离6.1.1 试剂与材料6.1.1.1 鹿胎肾细胞或幼仓鼠肾细胞(BHK21):使用时配制成3×105个/mL细胞悬液。6.1.1.2 EHDV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试验前血清需经56℃灭能30min。6.1.1.3 10日~11日龄SPF鸡胚。6.1.1.4 细胞培养液、细胞维持液、细胞分散液、PBS、BLP等,配方及配制方法见附录B。6.1.2 设备6.1.2.1 倒置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6.1.2.2 二氧化碳培养箱。6.1.2.3 研钵或组织捣碎机、离心机。6.1.2.4 可调微量移液器。6.1.2.5 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板等。6.1.2.6 照蛋灯、开孔器。6.1.3 样品采集与处理6.1.3.1 血液样品采集与处理取肝素抗凝血5mL,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血样3次~4次,每次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后加入等量BLP,置冰浴中用超声波(40μA、1min)处理,经处理的样品当天使用,使用前置4℃保存,剩余样品置-70℃保存备用。6.1.3.2 组织样品采集与处理无菌采集动物肾、脾、肝各5g,剪碎后加入乳糖蛋白胨缓冲肉汤(BLP)10mL(含青霉素2000IU/mL、链霉素2000μg/mL),置乳钵中研磨,置4℃浸泡4h以上,取上清液5mL用超声波裂解(100μA、1min~2min)处理或冻融三次,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使用,使用前置4℃保存,剩余样品置-70℃保存备用。6.1.3.3 库蠓样品采集与处理取200个~300个库蠓盛于小试管中,加入含青霉素2000IU/mL、链霉素2000μg/mL的BLP3mL~5mL置冰浴中研磨虫体,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使用,使用前置4℃保存,剩余样品置-70℃保存备用。6.1.4 鸡胚静脉接种6.1.4.1 开孔:选择10d~11d发育良好的SPF鸡胚,在照蛋灯上标记静脉位置和开孔区,用开孔器开窗备用。6.1.4.2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每份样品接种5个鸡胚,每个鸡胚接种0.1mL,接种后用溶解的石蜡封口,置33.5℃培养。6.1.4.3 观察:逐日观察并记录,48h内死亡的鸡胚为非特异性死亡,收取48h后死亡的鸡胚置4℃2犛犖/犜1161—2010冰箱保存,于接种后第6d同未死亡鸡胚一起收毒。6.1.4.4 收毒:在无菌条件下,用碘酒、酒精棉球对鸡胚气室处进行消毒,凿开蛋壳,按常规方法剪破壳膜、尿囊膜、羊膜后,取出胚体,置平皿中,在每个胚体上取若干组织块(有病变时,取病变组织),置组织捣碎器或研钵中研磨后,按1∶5加入BLP(含青霉素2000IU/mL、链霉素2000μg/mL),置4℃浸提4h,冻融三次,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当日使用,剩余样品置-70℃保存备用。6.1.5 接种敏感细胞盲传6.1.5.1 按常规方法制备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单层。6.1.5.2 将收获的鸡胚上清液,4℃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接种细胞单层,每份病料接种两孔,每孔接种0.1mL,置37℃培养,培养5d。6.1.5.3 第5天用吸管吹下被接种的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冻融一次。6.1.5.4 将冻融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单层,37℃吸附1h后,加入维持液置37℃培养,24h后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连续观察5d。6.1.6 判定病原接种敏感细胞,盲传2代,无细胞病变,判为病毒分离阴性;出现细胞病变,则需进一步进行鉴定。6.2 病毒鉴定6.2.1 荧光抗体试验6.2.1.1 将接种的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培养物冻融一次,1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带有玻片的24孔细胞培养板的细胞单层。每份样品接种两孔,同时设阳性、阴性对照,37℃吸附1h后加入维持液,置37℃培养72h。6.2.1.2 取出培养板中的玻片,用0.01mol/LPBS漂洗一次,预冷丙酮固定15min。6.2.1.3 每片滴加荧光标记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抗体,使其覆盖于玻片,置暗湿盒中于37℃作用30min。6.2.1.4 用0.01mol/LPBS洗片三次,再用蒸馏水洗片一次。6.2.1.5 风干,用碳酸缓冲甘油(配制见附录B)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6.2.1.6 结果判定:在阳性对照细胞浆内呈现颗粒状的黄绿色荧光,阴性对照应无荧光或无特异性荧光时,细胞浆内发现颗粒状的黄绿色荧光者即可判为阳性。6.2.2 病毒中和试验6.2.2.1 病毒繁殖收获在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上出现CPE的病毒悬液,复壮一代,待CPE达75%,收获病毒培养物冻融1次,2000r/min离心20min,分装置-70℃保存备用。6.2.2.2 毒价测定将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接种鹿胎肾细胞或BHK21细胞单层,37℃吸附1h后加入维持液,置5%二氧化碳培养箱于37℃培养,接种24h后逐日观察。待CPE达75%以上,收获病毒培养物,冻融1次或置冰浴中用超声波(40μA/min)处理,2000r/min离心20min,分装小瓶,每瓶2mL,置-70℃保存备用。将各型病毒在96孔板上作100~10-10稀释,每个稀释度作8孔,每孔病毒悬液为50μL,加入细胞3犛犖/犜1161—2010悬液100μL(3×105个/mL),加入细胞维持液50μL,每块板设8孔细胞对照。置5%二氧化碳培养箱于37℃培养,从24h~168h逐日观察CPE。按Karber方法计算出各型病毒的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50μL)。6.2.2.3 中和测定6.2.2.3.1 细胞对照:设4孔正常细胞对照,每孔加细胞悬液100μL(3×105个/mL)、细胞维持液100μL。6.2.2.3.2 阴性对照:设4孔阴性对照,每孔加阴性血清和100TCID50/50μL病毒悬液各50μL,再加入细胞悬液100μL(3×105个细胞/mL)。6.2.2.3.3 病毒回归对照:将被鉴定病毒稀释成1000、100、10、1、0.1TCID50/50μL,每个稀释度作4孔,每孔加入病毒悬液50μL,再加入细胞悬液100μL(3×105个细胞/mL),补充细胞维持液50μL。6.2.2.3.4 中和:用100TCID50/50μL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分离毒株分别与不同血清型(EHDV1型~EHDV8型)的鹿流行性出血病标准阳性血清(效价不低于1∶32)作微量中和试验。试验在96孔组织培养板上进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经56℃30min灭能。各型阳性血清作1∶10稀释。每个血清型作4孔,每孔加1∶10稀释的阳性血清50μL和100TCID50/50μL病毒各50μL、振荡3min~5min,置37℃中和1h,加入细胞悬液100μL(3×105个细胞/mL),置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6.2.2.4 结果判定当病毒对照在100TCID50/50μL~300TCID50/50μL出现CPE,阴性、正常细胞对照成立时,才能进行判定。判定时间从24h~168h。经1∶10稀释的鹿流行性出血病某型标准阳性血清能与病毒中和,使50%以上的细胞不出现CPE者判为阳性,即为所鉴定病毒的血清型。7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犚犜犘犆犚)7.1 试剂和材料7.1.1 引物根据NS1蛋白编码基因M6保守序列设计,其引物序列如下:引物A:5’TCGAAGAGGTGATGAATCGC3’;引物B:5’TCATCTACTGCATCTGGCTG3’;扩增产物为388bp引物C:5’CATGCGGCATATAGATTGGC3’;引物D:5’GTCATCTAGCACGATGCGTG3’;扩增产物为225bp7.1.2 反转录试剂Trizol,AMVRT(13U/μL),dNTPs(10mmol/L),RNasin(40U/μL),犜犪狇DNA酶(5U/μL),RTPCR和PCR缓冲液,氯化镁(MgCl2,25mmol/L),电泳缓冲液(TBE,配制见附录C),溴化乙锭溶液(10mg/mL,配制见附录C),DEPC水(配制见附录C),琼脂糖,DNA分子量标准,随机引物(25mmol/L)。 7.1.3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7.1.3.1 采样采样过程中样本不得交叉污染,采样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应戴一次性手套。4犛犖/犜1161—20107.1.3.2 取样工具棉拭子、剪刀、镊子、研钵、离心管(Eppendorf管)。所有取样工具应经1.01×105Pa,15min高压灭菌并烘干。7.1.3.3 采样方法7.1.3.3.1 组织样品用无菌的剪刀剪取待检样品2.0g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再加10mLPBS混均,或置于组织均浆器中,加入10mLPBS均浆,然后将组织悬液转入无菌Eppendorf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转入另一无菌Eppendorf管中
本文标题:SNT 1161-2010 鹿流行性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53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