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疯狂专练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1.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共识B.大跃进运动造成物资供应紧张C.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2.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该漫画反映()A.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高考导航疯狂刷题B.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C.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D.国民经济彻底恢复3.《人民日报》社论:“截止今天收到的消息,全国最高纪录出现在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在那里,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此新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B.“大跃进”时期的虚报浮夸风盛行C.“一五计划”期间按计划发展经济D.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4.下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D.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5.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6.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反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败D.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7.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这个民谣反映了()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8.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9.1979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并强调这次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新“八字方针”的提出()A.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表明经济工作逐渐摆脱“左”的束缚D.纠正了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10.下表是1985年到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时间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1985年120种188种70种1987年60种23种36种上表说明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11.读下图,据此可知()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12.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0%,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5%。这一措施表明()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13.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14.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5.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思想影响16.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17.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18.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19.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十分之九。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20.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21.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22.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托拉斯的试办是()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23.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年份成都西安兰州武汉洛阳包头太原大同19496639.7617103.4779.0021.468.911957111101.82702154539.9383.1329.05增长率(%)68.2156.1311.8107.8542.9343.7287.4226.0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24.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图5。能正确反映图5信息的一项是()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化图5A.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25.下图是《2007—2017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参考答案1.【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D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项;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C项。【答案】D2.【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1.【解析】“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说明新中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带动轻工业发展,增加食糖、食油供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此时还未形成共识;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故C项错误。【答案】D2.【解析】根据漫画,一只鸟儿落在田间衣帽破烂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着几位衣着光鲜、笑逐颜开的农民,他们推着白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高考导航疯狂刷题农民可不像你这个样儿了。”这幅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业化建设始于1953年,排除B、C两项;国民经济彻底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底,排除D项。【答案】A3.【解析】从材料“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B正确;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大跃进时期,不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时期,A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材料中描述的是大跃进时期,C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错误。【答案】B4.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3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