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单项选择题(2019·连云港适应性考试)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1.读图可知()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2.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A.人工降水B.种植高大乔木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D.恢复草地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下,风速越小,含沙量越大,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上,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大;同一风速下,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中三线相交处所在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无关;图中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速下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故不能得出颗粒大小与风力搬运能力的关系。第2题,人工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但人工降水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不经济;沙源地面积广阔,不可能实现全部地膜覆盖;读图可知,不同风速下沙尘含量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所以恢复草地是最合理的措施;高大的乔木上部枝叶茂盛,但其对低处的沙尘阻挡作用弱。答案:1.B2.D(2019·苏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示意图,完成3~5题。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B.农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影响C.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其主要影响D.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第3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第4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第5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答案:3.C4.D5.C(2019·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7.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第7题,结合前面分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输沙量大,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严重。答案:6.B7.C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8.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城市为()①日照②潍坊③青岛④威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①单位GDP消耗大②城市调控能力好③单位GDP污染小④城市发展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8题,图示威海和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第9题,图示M类城市与N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M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污染小。答案:8.C9.B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回答下题。10.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A.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B.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中排放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流程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后再向自然中排放。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二、双项选择题(2019·南京模拟)三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读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自然资源有()A.丰富的土地资源B.充足的能源资源C.充沛的淡水资源D.充裕的劳动力资源12.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B.消除城乡差别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D.优化产业结构解析:第11题,黄河含沙量大,泥沙在河口沉积,使得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很多土地。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胜利油田位于本区。黄河下游地区用水紧张,所以选项A、B正确。第12题,黄河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是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选项C、D正确。答案:11.AB12.CD(2019·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下图为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西藏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有()A.沼气原料充足B.地形复杂多样C.年均气温较低D.太阳能、地热能丰富14.此模式有利于()A.延长沼气产业链,促进当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生态植被恢复C.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绿洲农业进一步发展D.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沼气原料充足,A正确。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位于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活跃,太阳能、地热能丰富,D正确。第14题,由图可知,此模式主要针对农牧业生产,A错误;西藏主要是河谷农业,C错误;B、D分别反映了此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法正确。答案:13.AD14.BD三、综合题15.(2019·南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材料二下图为晴隆县地形图。(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描述。(2)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3)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任答4点即可)(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任答4点即可)16.(2019·宿迁模拟)读青海省图(图甲)和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图乙)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等级比例(%)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km2)1985年09.2652.1338.61111721997年0048.351.710793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8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5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