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四)现代世界练习
板块提升(四)现代世界阶段一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特征归纳]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的典型特征。(1)政治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经济上: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斯大林模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3)思想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从政治上看,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权力不断扩充,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2)从经济上看,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重要影响。(3)从思想上看,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救济思想,制定社会保障法,还推动了注重环保等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视角2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从政治上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从经济上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如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3)从思想上看,斯大林模式下,缺乏民主传统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角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20世纪现代主义的特征(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加强,无产阶级遭受压迫和剥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从经济上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瘟疫疾病等问题凸显。(3)从思想上看,现代主义的特点是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人们在荒诞、毫无意义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通过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来体现这种精神危机。[创新演练]1.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根据材料“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可知,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即没找到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故D项正确。答案D2.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这类艺术家()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答案C阶段二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的世界[特征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1)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量。伴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2)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3)科技文化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命题链接]视角1从国际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角度认识美苏两极格局(1)从国际政治上看,二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局面。(2)从国际经济上看,两极格局对峙下,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从经济上增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形成。(3)从意识形态领域看,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态多样性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视角2从国际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从国际政治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唯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与苏联展开“冷战”,最终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从世界经济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3)从思想角度看,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体现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思想意识。国家利益掩盖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抗,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格局中的主流思想。视角3从世界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从世界政治上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从世界经济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西欧、日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从思想文化上看,世界思想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快,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下世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创新演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B.柏林墙的修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D.越南战争爆发解析东德和西德的建立是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B项正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从成立伊始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针锋相对的对抗,故C项错误;越南战争主要是美国和北越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B2.如果让你为下面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解析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是要打破美元的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国货币下的人们对美元抗议,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C项正确;人民币、美元和欧元没有结成同盟,故D项错误。答案C史学新论(一)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20世纪,人类不断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建立及改革1.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这一政策忽略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逐渐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和改革(1)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单纯依靠行政的手段发展工业化,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2)改革: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都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的弊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了斯大林体制,但是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逐渐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调整1.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2.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第三产业兴起等促使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这只是程度上的变化,政府和市场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创新演练]1.“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解析由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选D项。答案D2.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解析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国政府要扩大“福利国家”规模,故B项错误;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方案在国会得到了不同待遇,可以看出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提出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史学新论(二)世界政治格局变迁与新中国的外交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四)现代世界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7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