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选文作者体裁鉴赏形象鉴赏语言鉴赏艺术技巧鉴赏思想情感2018《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唐诗√√2017《秋兴》陆游宋诗√√2016《八声甘州》辛弃疾宋词√√2015《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唐诗√√√2014《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唐诗√√√《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唐诗命题规律1.选材:研究五年江苏高考,从体裁看,以诗词为主;从时代看,以唐宋时期的诗歌为主;从表达方式看,手法多样,或叙或摹,或抒或议。2.命题:题型稳定,以简答题为主,设2~3道题,分值均是11分。近五年高频考点为赏析艺术技巧、评价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技巧考查角度各不相同,设题角度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灵活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旨在引导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深入。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抓住标题,初判题材,读懂诗歌。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这两首诗的标题都揭示了诗中的主要事件和诗人的情感。主要事件——拜访友人,只是身份各异,一位是王侯列卿,姓名与官职明确;另一位只知道身份是隐者。情感不同——结果都是“不遇”,会产生失落惆怅之感。之后要联系具体诗句及事件的结局来具体分析。可联系学过的诗歌《寻隐者不遇》(贾岛)和《游园不值》(叶绍翁)等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此读懂了诗歌标题,领悟全诗就不难了。典题文本(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赏析】《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首句即扣标题中的“休暇日”,作者在官场忙碌劳累九天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一日的清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寻访王侍御,没想到不遇而还,“空”字写出作者不遇王侍御后的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回家后想,以前一直奇怪王侍御的诗歌给人清冷的感觉,原来因为他一直住在寒风侵袭、大雪满山的地方。结句暗示了王侍御诗歌风格的成因,侧面写出了对他的诗风、人格的赞美之情。全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波折,乘兴而去,怅惘而归,转而悟出了友人诗歌风格成因,也不虚此行吧。《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诗歌首句便揭示隐者的居住环境,城郊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位隐者,住处用柴门做成,远处传来悲哀的猿啼声。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偏僻荒凉与住处的简陋。江边白石铺成的小路,只有打鱼砍柴的人经过,让人想到隐者的“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隐逸生活,最后写自己访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大雨淋湿衣服,侧面写出作者对隐者的情深与执着。对点解题1.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答:解析本题赏析人物形象。题干已明确形象是“隐者”,第一步即省略。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即可写出答案。答案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答: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1.(2018·江苏南通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答:(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解析(1)意象有断桥、夕阳、树影、鸟雀、枝头,意境特征为“和谐、宁静”。(2)注意结合诗句中的“清游”“静处”分析情感。(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这里有虚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①虚写(或“想象”)。“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借景抒情。借“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2.(2018·南京、盐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1)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答:(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答:(3)下阕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答:解析(1)“三十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写路途之远,“漂流江海”写自己的漂泊,“烟浪”“云帆”暗喻自己三十三年人生的波折,这三句写出词人多年“漂泊”在外;“憔悴”“老”写词人的“年老”“年华老去”“憔悴”。“流年”指流水般的光阴、年华,“穷途”喻路走到了尽头,“坐守”喻无所建树,坐视时光流逝,这就写出词人的“仕途失意”“人生困窘”之态。(2)“巉巉”是形容山势的峭拔险峻,此处是形容南山的高大突起的形象,这是明写;同时“巉巉”也暗写官场的险恶,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同时“巉巉”是叠词,富有音韵美。这些都是从内容、情感上鉴赏词语的效果。因为“巉巉”处于下阕的开头,故还应从结构上考虑。从上阕结尾“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可知,此时词人应在船上,而到下阕“巉巉”以及后面“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可知,这个时候词人应该到了山中,故此处“巉巉”还有暗示的作用,暗示词人游踪的变化,与上阕结句构成逆转,且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3)从所写景物来看,景象气势壮观,面对多舛的命运,词人借助这些壮观之景表达出对命运的豁达乐观;“笑”流露出高兴喜悦之情,“步携手”写二人关系的亲厚和相知;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词人借助故乡的“松杉”这一意象,把抽象的思乡之情转换为具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同时词人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这也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的呼应。估计考生能回答出“对家乡的思念”和“与友人相逢游玩的喜悦之情”,要想答出豁达乐观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结合上阕所说词人的人生境况和下阕所写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豁达乐观”这一情感。答案(1)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2)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阕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3)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思念。1.(2018·江苏南京第二十九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②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属当时的边疆地区。②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1)《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赏析。答:(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答案(1)描绘了一幅凄寒、萧瑟的边塞风光图。诗人登上城楼,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放眼远望,是早已结冻、不再流淌的泾河。(2)同:身处异地的孤寂、思念之情。异:①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绘了边塞的凄苦之状,由此引发思乡之情。②柳宗元被贬柳州,借登楼所见之景感叹仕途险恶,流露出对同被贬谪的友人的思念之情。2.(2018·苏北四市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黄几复黄庭坚①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曾与诗人同在京城宴饮为乐。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复政治经验丰富。(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答:(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答:答案(1)对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忆京城相聚之乐与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一杯酒”与“十年灯”,欢会极其短促与漂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2)为官清廉,才能卓异,好学不倦,怀才不遇。(3)虚写,运用想象(或答“以景结情”也可),设想(描写)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和惋惜。3.(2018·江苏姜堰中学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寄情李吕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人悄悄,漏迢迢,琐窗虚度可怜宵。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①。【注】①这句话出自杜牧《赠别二首》之一:“豆蔻梢头二月初。”★(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答:(2)赏析这首词结句“几度春深豆蔻梢”的表达效果。答:答案(1)①外貌神态;②精神状态;③日常生活;④心理情感。(2)①直抒胸臆,表达别后虚度春宵、辜负美好年华的幽怨;化用杜牧诗句,丰富内涵(或用典,使情感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③比喻,借豆蔻比喻少女的美丽。(如答成情景交融,且分析合理也可)4.(2018·江苏南京市97校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和张仲通忆钟陵绝句(其四)王安石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晻霭中。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象?有何作用?答:(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①像雪一样的汀上之沙漫无边际,水流在缓缓地流动;②暮霭中鸭子在残芦中悠闲宁静地睡着;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了铺垫。(2)虚实结合。借归去的北方之人多回忆起这样的美妙悠闲的场景,家家的屏风上都有这样场景的图画,表达了对钟陵的怀念之情。5.(2018·江苏如东中学高三考前全真模拟卷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壶中天张炎①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②。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8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