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达州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
1第三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菜畦.(wā)屋檐.(yán)繁衍.(yǎn)饥肠辘辘.(lù)B.倜.傥(tiáo)宿儒.(rú)搓捻.(niǎn)冥.思遐想(mínɡ)C.小憩.(qì)遨.游(áo)收敛.(liǎn)众目睽睽.(kuí)D.贪婪.(lán)锅勺.(sháo)蝉蜕.(tuì)威风凛凛.(lǐnɡ)【点拨】A.菜畦(qí);B.倜(tì)傥;D.凛凛(l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班蝥恭敬尴尬依依不舍B.和蔼觅食狼狈煞有介事C.倘若隐藏组咒倾盆大雨D.渊博栖息难堪恍然大唔【点拨】A.班—斑;C.组—诅;D.唔—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B.理想和抱负是截然不同的两样东西,可人们总把它们混.为一谈...。C.赏读这篇文章,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美不胜收....。D.上课铃声响了,原本还在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学生都静了下来,教室里鸦雀无声....。【点拨】“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B.记者又采访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C.通过中国男足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D.几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点拨】B.“采访”改为“报道”;C.删去“通过”或“使”;D.语意歧义,应为“学校的几个校长”。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为“四书”。C.农历八月十五称为中秋节。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D.“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一句中加点词都是动词。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十二章》)【乙】齐景公谓子贡曰:“子①师谁?”曰:“臣师仲尼②。”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③?”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④,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⑤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⑥?皆曰不知也。是以⑦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选自《说苑》)【注释】①子:你。②仲尼:孔子字仲尼。③何若:像什么样。④奚若:什么样。⑤无:无论。⑥几何:多少。⑦是以:因此。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齐景公谓.子贡曰(对……说)D.臣师.仲尼(以……为师)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D.下车引之.8.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第①章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过程。B.【甲】文第②章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温故”“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C.【甲】文第④章讲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D.【乙】文运用“人们知道天高而不知其多高”来类比“知道孔子贤明而不知其多贤明”的观点正确。第Ⅱ卷(阅读·感悟共56分)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9.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分)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分)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10.你对孔子又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甲】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示例:孔子在教育上有很多建树。如《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切实有用的真知。11.诗歌鉴赏。(4分)【甲】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1)【甲】【乙】两首诗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甲】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乙】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都城,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之情。(2)【甲】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做简要赏析。(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地的繁茂。示例二: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12.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论语〉十二章》中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信乎?四、现代文阅读(29分)(一)(黄冈中考改编)(13分)34个鸡蛋李暖暖从家里跑了。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4了。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摘自《中外文摘》,有删改)13.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34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李暖暖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情节。正是孩子们自发送来的34个鸡蛋,深深感动了李暖暖,唤醒她的善良、真诚与爱心,从而让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兑现她的承诺。1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1)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5环境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以及当地的闭塞落后,暗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2)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神态描写,写出了李暖暖的细致和耐心,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15.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3分)①任性、直率;②善良、真诚;③关爱他人,细致入微;④执着、坚强(诚信)。16.细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材料】支教者——我们用最平常的心、最谦卑的态度对待那些孩子,用爱和真诚让他们成长,给予我们的所有,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温暖,把爱延续下去。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彰显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二)(16分)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
本文标题:(达州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6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