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二)答题规范专训
1增分策略(二)答题规范专训1.(2019·南京二模)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图乙是根据光质和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中,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2)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____________。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被相关酶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再被转入各种细胞利用。(3)图乙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b点数据大于c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卡尔文循环指的是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都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2)由图甲可知,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三碳糖磷酸。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3)图乙a点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2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的黄光较少,所以b点数据大于c点。(4)由于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所以需要逐渐缩短光照时间进行分组实验,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即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答案:(1)基质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答出两点不缺少“CO2浓度”才给分)(2)三碳糖磷酸葡萄糖和果糖(3)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而吸收的黄光较少(答案合理即可)(4)通过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分组实验,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即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2.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性状母本父本F1F2实际比F2理论比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无有有49∶31花柱(长/同长)长同长同长63∶1713∶3瘦果棱形状(尖/圆)圆尖尖57∶233∶1(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主茎基部木质化,那么F2理论比是________。(3)进一步对主茎是否木质化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P木质化花柱同长AaBbCcDd↓⊗A_B_C_D_F1基因型A_B_C_dd__________________A_B_ccddF1表现型木质化木质化非木质化非木质化花柱同长花柱长花柱同长花柱长实际数值391024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理论上该实验F1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该实验结果不足以支持该理论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表中F2实际比(49∶31),无法判断主茎基部木质化性状的遗传由几对基因控制;根据花柱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理论比为13∶3,可以推测花柱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瘦果棱形状遗传实验中,F1自交,F2中尖∶圆=3∶1,该比例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3状的遗传规律。(2)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A和a、B和b,F1的基因型全为A_B_,该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根据F2的实际比例49∶31最接近于9∶7,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A_B_占9/16(主茎基部木质化)、A_bb占3/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aaB_占3/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aabb占1/16(主茎基部无木质化),故F2的理论比为9∶7。(3)亲本主茎木质化的基因型为AaBb,则F1木质化的基因型为A_B_;亲本花柱同长的基因型为CcDd,并根据图中F1所给的与花柱有关的基因型,可知ccD_表示花柱长,因此,F1中木质化花柱长的基因型为A_B_ccD_,其中纯合子AABBccDD占1/3×1/3×1/3=1/27。F1中木质化花柱同长占9/16×13/16=117/256、木质化花柱长占9/16×3/16=27/256、非木质化花柱同长占7/16×13/16=91/256、非木质化花柱长占7/16×3/16=21/256,因此,F1中木质化花柱同长∶木质化花柱长∶非木质化花柱同长∶非木质化花柱长=117∶27∶91∶21,但F1表现型的实际比例并不符合这一比例,原因是样本小,F1个体数量少,从而造成了统计上较大的偏差。答案:(1)瘦果棱形状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2)9∶7(3)A_B_ccD_1/27117∶27∶91∶21样本小,可能造成的实验偏差大3.小鼠的毛色有灰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R和r控制。已知不含显性基因的小鼠为白色,只含一种显性基因A的小鼠为黑色。图1是某小鼠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分析回答:(1)根据图1判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2)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甲)所示,则:①Ⅰ1和Ⅰ2再生一只黄色雄鼠的概率为_________。②Ⅱ1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③若Ⅱ3和Ⅱ5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乙)所示,后代出现4种体色小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进一步明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选择图1中________(个体)和白色雌鼠交配,如杂交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2(甲)。4解析:(1)依题意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rr,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Arr或Aarr。遗传系谱图中的Ⅰ1和Ⅰ2均表现为灰色,二者的子代小鼠的毛色有灰色、黄色、黑色和白色4种,据此可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和AaRr,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RR或aaRr。(2)①基因型均为AaRr的Ⅰ1和Ⅰ2再生一只黄色(aaR_)雄鼠的概率为1/4×3/4×1/2=3/32。②Ⅱ1为灰色雌鼠,其基因型可能有4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8/9。③分析系谱图可知,Ⅱ3为黄色雄鼠,其基因型为1/3aaRR、2/3aaRr,产生的雄配子为2/3aR、1/3ar;Ⅱ5为黑色雌鼠,其基因型为1/3AArr或2/3Aarr,产生的雌配子为2/3Ar、1/3ar;若Ⅱ3和Ⅱ5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4/9AaRr∶2/9aaRr∶2/9Aarr∶1/9aarr=4∶2∶2∶1,所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3)图2(乙)显示,A和R基因连锁,a和r基因连锁,若后代出现4种体色小鼠,则说明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图2(甲)显示,A和a、R和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确定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需采用测交方案,即让基因型为aarr的白色雌鼠(双隐性纯合子)与图1中的基因型为AaRr的灰色雄鼠Ⅰ2(双显性杂合子)杂交,如杂交后代出现4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1∶1∶1∶1,即可证明。答案:(1)AaRr和AaRr(2)①3/32②48/9③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3)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Ⅰ2出现4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1∶1∶1∶14.冬季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为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机体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后,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目的是________。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________的速率,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图中的激素________(填字母)分泌受到抑制。(3)寒冷时细胞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____________的渗透压下降,对位于下丘脑的感受器刺激减少,导致图中的激素________(填字母)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5解析:(1)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突触处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需要消耗时间,所以速度慢。(2)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所以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图中的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抑制。(3)消耗葡萄糖会产生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抗利尿激素b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1)单慢神经元间存在突触结构,需要进行信号转化(神经元间需要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神经纤维上只有电信号)(2)减少散热细胞代谢a和c(3)细胞外液b5.下图中的甲和乙表示某课题研究小组探究“IAA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生长素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__________作用。(2)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一样,IAA由顶芽细胞运输到侧芽细胞也需要__________。(3)分析图甲,施用IAA对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__________作用。分析图乙,当施用浓度大于10-5mol·L-1,IAA对侧根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植物,在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二)答题规范专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5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