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孔乙己课件 新人教版
第5课——鲁迅孔乙己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7—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他的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生字新词1.给加粗字注音。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2.释义。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明确:(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20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明确: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品读细节.3.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品读细节4.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2)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3)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5)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6)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7)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1)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品读细节明确:(1)穿长衫(2)好喝懒做(3)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4)偶有偷窃(5)从不拖欠酒钱(6)屡遭冷遇(7)想和人交流(1)无人关心、可有可无板书设计.孔乙己鲁迅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好喝懒做——至死不悟麻木不仁——至死不悟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体会写法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肖像描写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语言神态描写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动作描写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品读语句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品读语句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这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品读语句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品读语句4.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明确: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品读语句5.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明确: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品读语句6.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明确: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品读语句7.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明确:一是社会原因: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体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①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②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只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③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④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向了死路。二是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品读语句8.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明确:首先是孔乙己的“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阶级分析。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使人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悲凉,更沉重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并“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扩展延伸请学生对比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扩展延伸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孔乙己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