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二三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叫做燃烧。2.燃烧的条件发光放热氧化氧气(或空气)着火点可燃物一二三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温度着火点氧气(或空气)可燃物一二三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只能改变物质的温度,不能改变物质的着火点。一二三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有限的空间热迅速膨胀易燃氧化禁止烟火禁止吸烟一二一、燃烧的条件及误区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并非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我们说的燃烧是在通常情况下;(2)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3)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二【例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一二解析:①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了燃烧需要的温度,所以燃烧;②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③白磷在水中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将各实验进行对比: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接触氧气;②③说明物质燃烧既需要氧气又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同时也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答案:C一二二、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一二【例题2】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一二解析:木材失火时,用水浇灭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木材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故A解释错误;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移走可燃物,故B解释正确;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燃烧所需的充足的氧气,故C解释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D解释正确。故选A。答案:A12345671.(2017广西贺州中考)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隔绝空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所以“火要空心”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得更旺。答案解析关闭A1234567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答案关闭D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1234567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A正确;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和降温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B正确;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通过阻断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C正确;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能浮在水面上燃烧,无法达到灭火目的,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12345674.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氢气和空气D.天然气和氧气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能发生爆炸,而A中CO2不属于可燃性气体,故A中混合气体不能被点燃,一定不发生爆炸。答案解析关闭A12345675.“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纸张属于可燃物,A错误;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B错误;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正确;纸张曝露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2345676.回答下列有关野炊的问题。(1)生火方法如图所示,先将纸张点燃,再用燃着的纸张引燃枯柴,说明纸张的着火点(填“高于”或“低于”)枯柴的着火点。(2)枯柴架空燃烧旺,紧密堆放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3)野炊结束后,为防止死灰复燃发生火灾,可采用的方法是。答案答案关闭(1)低于(2)氧气(或空气;充足的氧气;充足的空气)(3)用沙土覆盖12345677.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读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蚊帐能燃烧,属于可燃物。(2)打开房门后为可燃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和粉尘进入体内。(4)水的沸点较低,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答案解析关闭(1)可燃物(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