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课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RJ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2课时少年当自强新课讲解运用你的经验(1)从邓稼先的身上,你能看到哪些优秀品质?(2)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赴美学习。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材料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47)。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48)。干将发硎,有作其芒(49)。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材料二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少年强中国强1一、青少年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担当?•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探究与分享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一、青少年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担当?探究与分享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谭嗣同被捕入狱,北京菜市口遇害,就义时年仅33岁。探究与分享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节选林觉民•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理想?探究与分享吴良镛,男,1922年生于南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一、青少年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担当?(4)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①做科研不能仅仅有“夏天”的激情,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②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不忘初心。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执着前行,做更好的自己。几位女科学家对青年人的寄语拓展阅读(1)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我们必将站在时代的潮头。(2)我们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二、青少年怎样实现理想和担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2一、青少年为什么要拥有情怀和抱负?(1)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2)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探究与分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陆游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请问: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1)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二、青少年应怎样实现情怀和抱负?探究与分享材料20世纪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地上战火纷飞.而英国牛津大学的课堂上却安安静静,一位年轻的教师娓娓而谈,正在给他的学生讲授古代希腊历史。当讲到希腊大史家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时候,年轻教师好像“理解力突然得到了启发”。他体会到:修昔底德早已经历了今天西方人所感受到的经验,在哲学意义上,修昔底德的世界与今天的西方是同时代的;不仅古希腊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关系是这样,而且一切文明之间的关系都应如此,各种文明都可看成是同时代的。此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阿尔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被西方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后30年,汤因比潜心苦研,披肝沥胆,穷毕生精力著述了堪称20世纪史学之最的鸿篇巨制:12卷本的《历史研究》。——刘景华教授:我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总的看法(2)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3)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二、青少年应怎样实现情怀和抱负?探究与分享材料“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17年5月14日,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化用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国与国友好交往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而建立深厚的人民友谊,重要的是民心相通。•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4)“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二、青少年应怎样实现情怀和抱负?课堂小结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帮助贫困儿童B.要学好文化知识,其他事情与自己无关C.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D.事必躬亲,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课后演练C2.教育部强调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这是因为()A.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丰富智慧C.经典诵读活动会影响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学D.此举有利于吸收我国的一切传统文化B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5.2 少年当自强教学课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