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573-2016 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73—2016代替DB13/T573-2004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2016-05-23发布2016-07-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573—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3/T573-2004《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13/T573-2004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了栽培基质涵盖内容,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4.3水和覆土也是栽培的基本原料;——菌种质量标准由感官描述修改为“应符合GB/T23599的规定”;——明确了菌种保存温度及栽培种适宜菌龄;——补充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玉米芯做主料的配方;——增加了以玉米芯做主料的培养料处理;——增加了草菇虫害防治措施;——增加了清棚及菌糠处理。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通占元、郝素芳、李冬梅、高云凤、杨硕、陈学湛、朱哲江、杨艳华、许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3/T573-2004。DB13/T573—20161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草菇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即培养料)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无公害草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599草菇菌种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DB13/T2277食用菌栽培原料质量要求3产地环境无公害草菇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4栽培基质应符合NY5099、DB/T2277的规定。4.1主料草菇栽培主料:稻草、麦秸、玉米芯、棉籽皮、菌糠、废棉及其它农作物秸秆。具体选用主料时应选择无公害农作物秸秆,并考虑道路两侧尾气排放或污水灌溉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影响,避免或减少使用道路两侧或污水污染的秸秆、玉米芯等。4.2辅料草菇栽培辅料:麸皮、玉米面、尿素、有机肥、禽畜粪肥等。具体选用时应考虑牛粪和鸡粪等粪肥重金属是否超标,禁止使用重金属、兽药含量超标的禽畜粪肥。4.3水和覆土水和覆土也是栽培的基本原料,其质量应符合NY5099、DB/T2277的规定。5栽培技术管理5.1栽培季节DB13/T573—20162草菇属于高温草腐型食用菌,适合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菌丝生长温度为20℃~40℃,最适温度30℃~3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4℃~38℃,最适温度28℃~30℃。气温稳定在25℃以上,昼夜温差变化较小时进行栽培,有些低温品种,可在23℃以上时栽培。我省大部分地区适宜栽培时间为6~8月,各地可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安排生产。5.2栽培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阳畦等。5.3菌种5.3.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栽培品种:大粒种适合于干制、鲜食及盐渍加工;中粒和小粒种适合于盐渍加工和鲜食。5.3.2菌种质量应符合GB/T23599的规定。5.3.3菌种保存母种、原种应在10℃~12℃温度范围内保存,每2~3个月提纯复壮一次;栽培种适宜菌龄7d~18d,超过20d产量明显下降。5.4栽培工艺流程培养料配制→培养料处理→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清棚及菌糠处理5.5培养料配制根据主、辅料情况,培养料配制可选择以下配方:a)配方一:玉米芯67%(需石灰水预处理)、干鸡粪30%、棉饼2%、磷酸二铵1%,料水比为1:1.3~1.4;b)配方二:稻草69%、干牛粪15%、麸皮10%,另加石灰3%~5%、石膏1%、磷酸二氢钾0.3~0.5%,料水比为1:1.3~1.4;c)配方三:棉籽皮81%、干牛粪10%、麸皮3%,另加石灰3%~5%、石膏1%、磷酸二氢钾0.3~0.5%,料水比为1:1.3~1.4;d)配方四:麦秸20%、废棉69%、麸皮5%,另加石灰3%~5%、石膏1%、磷酸二氢钾0.3~0.5%,料水比为1:1.3~1.4;e)配方五:麦秸20%、平菇菌糠66%、麸皮8%,另加石灰3%~5%、石膏1%、磷酸二氢钾0.3~0.5%,料水比为1:1.3~1.4。5.6培养料处理主料使用前曝晒1d~2d。用玉米芯做主料的,玉米芯不粉碎,石灰水处理后拌料接种。其他原料做主料的,秸秆要切成10cm左右的段并碾压。秸秆棉籽壳做主料的需要培养料发酵→入棚→巴氏消毒。5.6.1玉米芯做主料的播前处理5.6.1.1玉米芯浸泡DB13/T573—20163选用整个玉米芯,不粉碎,用30%的石灰水浸透7d~10d(白玉米芯7d,红玉米芯10d左右),结束后直接进棚。5.6.1.2鸡粪高温灭菌干鸡粪预湿后装入编织袋,采用常压灭菌保持100℃5h~6h。5.6.1.3原料入棚灭菌后的鸡粪撒于地面,翻入土中,耕翻深度5cm~8cm,喷洒杀虫剂(种类按NY5099中相应部分执行)浇大水一次。棚内地面不粘脚时,将浸泡后的玉米芯入棚铺料厚度20cm~25cm。铺料结束后,将所需磷酸二铵溶于水中均匀喷洒于料面。5.6.2其他原料为主料的播前处理5.6.2.1主料处理棉籽壳、废棉、菌糠等使用石灰水浸泡4h~6h,麦秸等吸水性较差的原料浸泡8h~10h。5.6.2.2发酵按照配方拌料,堆积发酵,堆高1m,宽1.4m,长度不限,加遮盖物。当料中心温度在60℃以上时,保持24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待料温上升到60℃时再保持24h,发酵结束。5.6.2.3入棚培养料入棚时检查料的pH值和含水量,用5%的石灰水进行调整,pH值为9~10,含水量65%左右。5.6.2.4巴氏消毒料进棚后,将栽培场地封闭,利用蒸汽或明火炉加热将料内温度提高到60℃~62℃,并保持10h~12h后,停止加热,待温度降到42℃时,打开通风口,排除废气。5.7播种5.7.1草菇一般采用撒播或撒播与穴播相结合的播种方式。播种量为料干重的10%~15%。采用撒播方式的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的表面;采用撒播与穴播相结合的方式,应先穴播后撒播,即:每间隔12cm~15cm打一洞,洞深为料厚的2/3,放入菌种,穴播用种量为总菌种量的2/3,余下1/3撒播。播种前将手、容器和工具及菌种外面用0.1%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5.7.2播种完毕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使菌种与料面紧密结合。采用发酵料栽培的,覆上1cm~2cm腐质土后盖上地膜;采用玉米芯料的,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菌种萌发后覆棚内掺有鸡粪的肥土1cm~2cm,第二天短时揭膜放风。5.8菌丝体生长管理5.8.1播种后1d~2d,发现有污染的,要及时处理。没有萌发的及时补种。5.8.2温度控制发菌温度在33℃左右,一般不低于15℃或高于42℃。5.8.3湿度DB13/T573—20164草菇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控制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5.8.4通风根据菌丝生长速度确定通风次数和时间,保持菇棚空气新鲜。5.8.5光线保持菇棚黑暗或弱光状态,避免阳光直射料面。5.9子实体生长管理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经过7d~8d的菌丝体生长阶段,进入出菇期。5.9.1催菇播种后6d~7d,菌丝爬出料面后,可在料面上覆土3cm~5cm,覆土含水量在65%~70%。视培养料含水情况,喷一次pH8~9的石灰水,喷水量以栽培料面无积水为宜。同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加强通风换气,并通过料面扎孔的方式(掌握每平方米均匀打孔6~7个,打孔直径2cm~3cm)促进料面下菌丝的正常生长。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经过2d~3d,即可出现菇蕾。5.9.2温度棚温控制在30℃~35℃;料温不低于24℃,不高于40℃,最适温度为28℃~30℃。5.9.3湿度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培养料的湿度保持在70%左右,补充水分时,应喷浇30℃~35℃的水,喷水时避开菇体。采一潮菇后,补喷pH8~9的石灰水。5.9.4通风根据温度及湿度控制通风次数及时间,可采取多次短时间通风的方式。5.9.5光线出菇期需一定的散射光。5.9.6虫害防治日光温室或大棚可采取“两网一灯一板一缓冲”防控技术模式,即在棚内设置防虫网、遮阳网、灭蝇灯、粘虫板和缓冲间防治虫害。菇棚通风口及入口加40目以上的防虫网。菇棚内悬挂粘虫板、悬挂灭蝇灯,以诱杀菇棚内菇蝇、菇蚊等害虫成虫。5.10采收5.10.1采收标准草菇外菌被尚未破裂,触摸子实体中间没有空腔,菇体饱满时采收。5.10.2采收方法采收时,一手按住菇体周围的培养料,另一手握住菇体左右旋转,轻轻采下,不要用力猛拔。用不锈钢刀削去基部的草屑和泥土。DB13/T573—201656清棚及菌糠处理出菇结束后,及时清除菌糠,晾晒菇棚。废菌糠可直接做有机肥还田,也可处理后做蔬菜育苗或栽培基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13T 573-2016 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3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