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338.5-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线虫病
ICS65.020B1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338.5—2016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线虫病2016-05-23发布2016-07-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338.5—2016I前言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13/T2338《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谷锈病;——第2部分:谷瘟病;——第3部分:白发病;——第4部分:粒黑穗病;——第5部分:线虫病;——第6部分:粟芒蝇。本部分为DB13/T2338的第5部分。本部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全建章、马继芳、李志勇、郑直、白辉、王永芳、董立、刘磊、董志平。DB13/T2338.5—20161第5部分:线虫病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谷子抗线虫病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田间鉴定设置、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记录。本标准适用于谷子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谷子线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谷子线虫病由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essyi(Christie)]引发的种传病害,土壤也可传播,属于外寄生的非系统性病害。线虫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迁移至穗部,并大量繁殖,侵染花器和子房,致使子房受损、柱头萎缩,不能结实。3接种体制备由田间收集典型病穗,晾干脱粒后,选取病秕粒保存于无取暖设施的风干室内,记载采集时间、地点并编号。4田间鉴定设置4.1鉴定圃设置鉴定圃应设置于线虫病适发区。选择具有良好自然发病条件,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块。该鉴定圃应为谷子抗线虫病鉴定专用。4.2对照品种感病对照品种为冀谷19号。4.3鉴定设计鉴定材料采用顺序排列或随机排列。每50份材料设1组感病对照。4.4种子接菌播种前将种子与病秕粒按1﹕2.5的比例装入种子袋内充分混匀、待用。4.5种植要求DB13/T2338.5—20162采用夏播。播种前应先进行灌溉,以确保土壤湿度适宜。每份材料播1行,行长5m,行距40cm。播种时将上述处理种子均匀撒入播种沟内,其上覆土3cm并镇压。留苗百株以上,初鉴不设重复,复鉴设2次重复。保持田间适宜墒情,干旱时及时灌水。其他管理同大田。5病情调查5.1调查时间谷子成熟前调查。5.2调查方法逐株调查每份鉴定材料及对照品种的发病情况。记载每株病穗级别。病穗级别依据线虫侵染谷穗的程度进行划分,见表1。表1线虫病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病穗级别病情描述0无病1靠近主轴的穗码变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穗粒数中病秕粒占1%~24.9%2病穗呈半直立状,病粒颖片褐色或绿色,穗粒数中病秕粒占25%~49.9%3植株稍变矮,穗和穗颈稍变短,穗直立,穗粒数中病秕粒占50%~74.9%4植株变矮,穗和穗颈变短,病穗瘦小直立,穗粒数中病秕粒占75%以上根据各病级病穗数,计算病情指数见式(1)。病情指数=∑[病级×该级病穗数]/(总穗数×最高病级)×100……………(1)5.3病情分级病情级别依据病情指数划分,见表2。表2谷子抗线虫病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病情指数10~1.031.1~5.055.1~10.0710.1~40.0940.1~1006抗性评价6.1鉴定有效性判别当感病对照品种平均病情级别达到9级时,该批次抗病性鉴定视为有效。6.2抗性评价标准DB13/T2338.5—20163抗性水平依据病情级别确定,划分标准见表3。表3谷子对线虫病的抗性评价标准病情级别抗性评价1高抗Highlyresistant(HR)3抗Resistant(R)5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7感Susceptible(S)9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6.3重复鉴定初次鉴定表现为高抗、抗、中抗的材料,次年需进行重复鉴定。6.4抗性评价每个抗性材料应有两年采用相同方法进行重复鉴定的结果。若年度间鉴定结果不一致,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为准。7鉴定记录谷子抗线虫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4。表4年谷子抗线虫病鉴定结果记录表编号品种/种质名称来源病情指数病情级别抗性评价注1:鉴定地点注2:接种线虫编号注3:接种日期调查日期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13T 2338.5-2016 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线虫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3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