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2688-2016 海参与对虾混养技术规程
ICS65.150B5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688—2016海参与对虾混养技术规程2016-09-27发布2016-11-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688—2016I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众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声、刘海映、王茂林、苏延明、李晓东、陶吉鸿、王锐、刘谞。本标准于2016年9月27日首次发布。DB21/T2688—20161海参与对虾混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参与对虾混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主要设施、苗种投放、养成管理、采捕收获的操作过程。本标准适用于辽宁及北方沿海地区海参与对虾的混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5101.2—2008中国对虾养殖苗种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22213-2008水产养殖术语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9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术语和定义GB/T22213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2213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混养polyculture应根据水产动物的不同食性和栖息习性,在同一水体中按一定比例搭配放养几种水产动物的养殖方式。3.2轮捕轮放catchingandstockinginrotation在饲养过程中分期分批捕捞出达上市规格的个体,同时应补放苗种,应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产量的措施。4环境条件4.1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要求。4.2选址DB21/T2688—20162应潮流畅通,周边无大量淡水及油污、工业废水注入,盐度24~36。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要求。5主要设施5.1池塘底质应为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无淤泥,不漏水。面积为7,000m2~15,000m2为,水深为1.5m~2m。四周应设有护坡,坡比1:2~1:3。应有独立的进排水通道,闸门处应设置防逃网,并能够排出表层淡水。5.2人工礁应用石块、砖瓦、水泥块或网笼材料建造。礁体的大小、密度因材料不同而异,应摆放牢固,距池边距离应不少于3m,应留出设置捕虾网具的空间。新布设礁体应消毒,池塘水深为20cm~30cm,用生石灰按60kg/667m2~80kg/667m2或漂白粉10kg/667m2~20kg/667m2在池内均匀泼洒,浸泡2d~3d后,应晾晒,再进水淹没礁体。5.3增氧设施养殖池塘应以底部微孔增氧方式增氧。6苗种投放6.1池塘准备6.1.1新鲜海水应以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深度为1m。6.1.2进水后应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施肥,透明度应控制在40cm~60cm。6.1.3对虾放苗前,池塘准备应按照NY5059中5的规定执行。对于虾虎鱼较多的池塘,放苗前1d应用茶籽饼处理((茶籽饼用量5kg/667m2~15kg/667m2,粉碎后用水浸泡8h~12h,期间搅动数次,用前稀释,带渣泼洒)),或在虾苗投放区挂袋(应用20目~40目网袋,装入适量茶籽饼)。6.2海参苗投放6.2.1海参苗种应符合SC/T2003.2中4-9的规定要求。投放体长为2cm~3cm的苗种,密度为5个/m2~10个/m2。6.2.2投放时应将参苗投放在人工礁上,时间应在4月或10月,水温为10℃~18℃。6.3对虾苗投放6.3.1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中国明对虾、东方虾)、日本囊对虾Penaeusjaponicus(日本对虾、车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南美白对虾、白虾)均适合养殖。放苗时间应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中国对虾放苗时水温应在16℃以上;日本囊对虾、凡纳滨对虾放苗时水温应在20℃以上。6.3.2投放的对虾苗种应符合GB/T15101.2的规定要求,应选择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应检疫、药物残留检测合格。DB21/T2688—201636.3.3对虾苗种应经过中间培育至体长达到1.5cm~3cm时,转入池塘养殖。投放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应为3尾/m2~9尾/m2。7养成管理7.1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水深应不低于1.2m,夏季高温期应适当增加水深。大雨过后应及时排掉表层淡水。——每3d~5d进行水质检测,盐度23~33,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pH值为7.8~8.4,透明度为40cm~60cm,氨氮应不超过0.5mg/L。——应根据水质情况,每10d~15d适量补水。应参考天气、水质及病害流行情况,每次换水应在1/5~1/3。如有蓄水池,新水应先经过滤、消毒,再进入养殖池塘。换水后应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应注意水质变化。7.2投喂——对虾下塘后,应根据池塘中天然饵料的多少确定配合饲料的投喂,投喂方法应按照NY5059中7.2.2和7.2.3的规定执行。每d应采用专用饵料台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应结合天气、水质指标因素,实时调整投喂量。——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要求,卫生标准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要求。7.3巡检每d早、晚巡塘,应及时驱除海鸟、野生蟹类,检查闸门、充氧设施是否有损坏,做好生产记录。应定期观察海参的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应采用对虾专用饵料台或捕捞网具,取样观察对虾生长情况。8收获8.1对虾捕捞养殖70d以上,或对虾体长达到大于10cm时,应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对虾捕捞上市,捕获方法应按照NY5059中9的规定执行。9月末10月初,水温低于16℃时,全池起捕。8.2海参捕捞应根据池塘条件及生产计划,海参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每年捕大留小。应根据存池量,补充苗种。应采用潜水捕捞的方式。
本文标题:DB21∕T 2688-2016 海参与对虾混养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4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