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时空脉络专题概览-3-时空脉络专题概览时期古代希腊14—17世纪17—18世纪整体感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的思想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追求自由、民主、法治主旨归纳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获得了不断发展第39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考点一-5-12345671.(2019课标全国Ⅱ,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以前,古希腊的哲学主要是自然哲学,探讨宇宙的本原等问题;公元前5世纪,一些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派或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6-12345672.(2019课标全国Ⅲ,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英国的宗教改革。16世纪时,英国宗教改革确立了国王在国教教会中的地位,17世纪时查理二世在宗教自由的背景下,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实际上就是强化他本人的地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查理二世的改革实际上限制了宗教自由,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故B、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7-12345673.(2018课标全国Ⅰ,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材料中梭伦诗句的主旨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即强调人的精神境界,这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故D项正确;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并保留了奴隶制度,故A、B两项错误;材料承认贫富差别,并没有抨击贫富差别的含义,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8-12345674.(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与人的相似性,并联系公元前5世纪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可知人文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中希腊神话广泛流传的信息,可排除A、C两项。材料信息与民主进程无关,故排除D项。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一-9-1234567名师点评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课标全国卷命题注重弘扬世界文明的历史传统,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考点一-10-12345675.(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就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其地位更加重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B项错误;材料“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且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说明教会权威下降,故C项错误;新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11-12345676.(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出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观看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方面的生活,故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该剧的作者具有反对神、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具有人文精神,而该剧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12-12345677.(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考点一-13-1234567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考点一-14-1234567参考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考点一-15-考情分析年份试题立意角度命题特点2019年课标全国Ⅱ,32希腊哲学主题的转移(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较多,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涉及。其最大的亮点是注重价值观引领,借助古希腊文化强调人文思想的深刻内涵课标全国Ⅱ,33欧洲印书坊的出现与扩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活跃的文化)课标全国Ⅲ,32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英国的宗教改革)2018年课标全国Ⅰ,3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梭伦的人文精神)2017年课标全国Ⅰ,32希腊神话(人文主义思想)课标全国Ⅱ,33佛罗伦萨市的教堂建筑(工商业阶层壮大)2016年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强调人的价值)2015年课标全国Ⅱ,40孟子与苏格拉底法治观念的比较(社会背景、历史价值)考点一-16-一、蒙昧中的觉醒1.智者的启蒙(智者运动)(1)背景①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②经济:希腊工商业的发展。③社会:雅典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不断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4)评价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②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考点一-17-2.苏格拉底的智慧(1)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2)主要思想①提出“美德即知识”。②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③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④“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3)评价①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考点一-18-易错提醒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智者学派的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考点一-19-3.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1)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2)主张①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③人生而平等。(3)地位: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考点一-20-二、神权下的自我1.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2)概况①含义: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②发源地:意大利。③旗帜: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④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3)成就①意大利:但丁和《神曲》、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十日谈》。②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著有《哈姆雷特》等。考点一-21-读图指南中世纪的圣母像呆板拘谨,缺少情感;拉斐尔画作中的圣母,衣服色彩鲜艳,面部表情丰富,充满母亲的慈爱。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具有“把神人化”的特点,反映出从不允许人有感情到允许人流露自然感情(压抑人性——回归人性)的变化。考点一-22-2.宗教改革(1)背景①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②中世纪的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③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④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2)过程①1517年,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马丁·路德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考点一-23-(3)主张①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②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③《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④简化宗教礼仪,铲除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⑤教会应从属于国家。(4)影响: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考点一-24-概念阐释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1)因行称义:就是要按照教会、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质上是维护教皇的权威。(2)因信称义:由马丁·路德提出,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内心进行忏悔,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烦琐的圣功。(3)信仰得救:由加尔文提出,后来发展为“先定论”,认为成功和失败、生与死都是由上帝决定好的,与教会无关,人只要虔诚信仰上帝,就能够得救。考点一-25-主题一主题二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教你读史】材料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9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