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第21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②资本主义发展、政治运动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及近代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阐释社会生活变迁提示: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2)表现①服饰: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西服、旗袍等与传统服饰并行。②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③居住:外国人设立使、领馆区,西式建筑样式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④风俗习惯时期变迁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⑤农村社会生活:落后、封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思考外来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有哪些?提示: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通商口岸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通商口岸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②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比较拥挤;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③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2)改革开放以来①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②表现领域变化服饰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居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辨析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提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二、近代交通、通讯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②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③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④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九五”末期,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②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3)水运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②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③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④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分析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提示:①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②技术:引进→自制自研。③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④对象:平民化、普及化。⑤进程:先慢后快。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2.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在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始出现无线电台和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思考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工具?当时还有什么新式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提示:工具:电话。新式工具:有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3)新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②到2003年末,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③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4)作用: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3.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繁荣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申报》。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办报刊,且多反映社会思潮。③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在介绍学术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⑤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2)电影①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走向成熟。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知识梳理(4)互联网①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②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点拨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点误区提示:①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②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易错辨析1.辛亥革命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才开始允许自由剪发、废除缠足【辨析】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2.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与民航的开始是一回事【辨析】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影视、互联网等数字信息化迅速发展,报纸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作用【辨析】影视、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与报刊的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报纸在政治生活、娱乐生活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典例1(2017·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无法获知这些婚礼的配偶是否是出于自愿,所以不能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的习俗,而“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则是受西方婚礼仪式的影响,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没有提及当时的择偶标准,因此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错误;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扩大为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答案】B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变式1(2019·河北沧州高三3月联考)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下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D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解析】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以电运轮,其捷难羁”,可知火车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出行方式构成冲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交通的变化,而未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可知民众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带来的变化,而未涉及到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排除C项。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变式2(2018·海南卷)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D【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真题演练典例变式典例2(2018·浙江卷)“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
本文标题:2020高考历史 艺考生冲刺 第八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8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