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1659-2012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范
ICS65.020B1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659—2012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范图12012-12-19发布2013-01-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659—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廊坊市林业局、廊坊市农业局、廊坊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廊坊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河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东晨、李宁、袁芳芳、齐志利、王峰、李莉、杨翠荣、马青、于胜伟、杨春柳、唐道磊、刘建凤、伍晓华、尹秀君、丁海霞、邹文静。DB13/T1659—2012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国白蛾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措施、防治历和防治效果调查。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美国白蛾的防治。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美国白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其主要危害行道树、观赏树木、果树、农作物和蔬菜等300余种植物,已被国家列入主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及出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见附录A,主要危害树种见附录B。2.2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其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生态和经济重要性,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已经传入但分布不广,需要进行官方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2.3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蜜蜂及其有益昆虫安全无伤害,对生态无破坏的防治措施。2.4网幕幼龄幼虫群集寄主叶片上吐丝结网,在网内取食寄主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现的幕一样白色网状物。2.5周氏啮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3防治原则3.1分区治理原则DB13/T1659—201223.1.1根据美国白蛾传入情况、发生危害程度等,将美国白蛾的防治区划分为除治区和监控区,实施分区防控。3.1.2除治区是指疫情已经传入,发生危害严重,需除治灭疫的地区。3.1.3监控区是指尚未传入和发生,与疫情发生区接壤或与疫区林业生产活动较多的区域。3.2综合治理原则采用预防与除治相结合,飞防与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3.3突出重点原则突出第一代防治,突出城镇、村屯及窗口地带的防治。做好第二代查防和第三代监控。3.4联防联治原则实行省际间、省内跨行政区域的联防联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4防治技术措施4.1人工物理防治4.1.1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主要化蛹场所:树皮缝、墙缝、砖瓦堆下、枯枝杂草下等处,组织人工挖蛹,将挖得的蛹集中后深埋或烧毁。4.1.2灯光诱杀4月上旬~5月初、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悬挂高度、挂灯间隔根据不同类型的杀虫灯具体确定。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例:悬挂高度为离地面1.5m,挂灯间隔以80m为宜,每天从19:00~次日6:00开灯。在距设灯中心点50m~100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4.1.3性诱剂诱杀利用美国白蛾性引诱剂在成虫期诱杀成虫。性引诱剂挂置时间为:成虫羽化期前;挂置地点为:地势开阔,周围无遮挡处;挂置高度为:距地面1.5m~2m,每100m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m。4.1.4剪除网幕剪除网幕主要针对第一代幼虫期网幕(5月中下旬)。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每隔2d~3d查防一次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可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并在剪除网幕的树枝周围进行预防性喷药。4.1.5围草诱虫对于防治困难的高大零星树木,在第三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10月上旬),在树干离地面1m~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谷、麦秸、杂草或草帘等,在树干上围绑起来,要求上松下紧,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化蛹期间如果虫口密度过大时,每隔7d~9d换一次草把,换下来草把集中烧毁。DB13/T1659—201234.2生物防治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4.2.1放蜂条件在不适合药物防治的养殖场等地或虫口密度比较低的发生区,释放周氏啮小蜂。4.2.2放蜂数量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幼虫比例为(3~5):1。放蜂前调查放蜂区虫口数量。调查统计出单个网幕内虫口数,再根据放蜂区网幕数量计算出总虫口数,按放蜂比例确定需要释放的周氏啮小蜂数量。预防性放蜂:每公顷放蜂数量40万头,即80个柞蚕蜂茧。4.2.3放蜂时期确定放蜂地点和数量后,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5℃以上、晴天、风力小于3级天气的上午10:00~下午16:00时间内进行。重点防治区可分老熟幼虫末期和化蛹初期两个阶段分两次放蜂。4.2.4放蜂方法放蜂时把繁殖周氏啮小蜂的蚕茧用细铁丝或细绳挂在靠近树杆树枝上,或用图钉固定在树干上即可。4.3喷药防治4.3.1防治时间在幼虫期运用喷药方法进行防治,选择3龄幼虫以前施用为宜。4.3.2药剂种类4.3.2.1仿生制剂用于美国白蛾防治的仿生制剂有:除虫脲、灭幼脲、氟铃脲、杀铃脲。制剂用量见附录C。4.3.2.2植物源制剂用于美国白蛾防治的植物源制剂有:苦参碱、烟碱。制剂用量见附录D。4.3.2.3化学药剂美国白蛾危害成灾,且在远离人畜的发生点应急防治时,除使用以上无公害技术措施和生物、仿生药剂外,可选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喷药防治。4.3.3喷药方式喷药方式分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两种。4.3.3.1地面喷药4.3.3.1.1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树高度较低的片林、林带、村庄内疫点零星分布的林木,以及飞机不便作业地点。DB13/T1659—201244.3.3.1.2喷药器械:地面喷药器械主要有担架式喷雾器、车载式高压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和喷烟机等。喷药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喷药器械。担架式主要适合于村庄内零星疫点防治;车载式高压喷雾器主要适合于绿化通道两侧林带疫点防治;背负式喷雾器主要适合于较低的花草、绿化带上疫点防治;喷烟主要适合于林分郁闭度较大的片林中疫点防治。4.3.3.1.3喷药方法:对有网幕的树进行两次喷药;对剪除网幕的进行补充喷药;对幼虫破网的进行全株喷药;对发生的疫点周围20m~30m范围的林木进行预防喷药。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4.3.3.2飞机喷药4.3.3.2.1飞防区域:主要适合于大面积片林、绿色通道和河渠路堤两侧等地带的林木。4.3.3.2.2飞防机型:可选择R44直升机、S-300型直升机、贝尔-206直升机、蜜蜂轻型飞机、运五型固定翼飞机、B-3105型通用飞机等。4.3.3.2.3前期准备:GPS定位和绘制飞防作业图,选择飞防作业起降点,发布飞机防治公告。4.3.3.2.4作业参数测定:根据不同的机型及装载喷药设备不同,测定和计算喷药时的参数。作业参数测定公式如下:a)每秒作业面积(h㎡)按下式计算:10000/)(2)喷幅宽度()航速(每秒作业面积msmhm;b)每架次作业面积(h㎡)按下式计算:)每公顷作业量()每架次载药量()每架次作业面积(22/hmkgkghm;c)每架次作业时间(s)按下式计算:)()(/222hmkgkgshmhms每秒作业面积每公顷作业量)每架次载药量()每秒作业面积()每架次作业面积()每架次作业时间(;d)飞机喷药里程(㎞)按下式计算:1000)(10000)(2mhmkm喷幅宽度每架次喷药面积)飞机喷药里程(;e)每公顷喷药量(㎏/h㎡)按下式计算:)有效喷幅()实际飞行速度()每秒喷头流量的总和()每公顷喷药量(msmskghmkg/10000//2。4.3.3.2.5飞防药剂:飞防用药选择以药效较长、对环境污染小和对人畜无害的药剂为主。4.3.3.2.6飞防条件:DB13/T1659—20125a)作业区飞防片林面积应在666.7h㎡以上,且林分郁闭度达到0.5以上;飞防绿色通道、河渠路堤两侧林木宽度不能小于一个喷幅;作业区内不存在高塔和高压线;b)风速超过5m/s时不能喷药作业;c)根据气象预报在6h~12h内有降雨时不能喷药作业;d)气温达30℃以上时不能作业;e)飞防作业飞机距树冠高度平原5m~7m、山区10m~12m;f)飞防作业喷药雾滴不少于5滴/㎝2。5防治历美国白蛾的防治历见表1。表1美国白蛾防治历代数虫态时间防控措施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5月下旬灯光、性引诱剂诱杀第一代卵4月中旬~5月下旬查防、摘卵幼虫5月上旬~6月中下旬剪网、地面和空中喷药、绑草把、放蜂蛹6月中下旬~7月上旬人工挖蛹成虫6月下旬~7月下旬灯光、性引诱剂诱杀第二代卵6月下旬~7月下旬查防、摘卵幼虫7月上旬~8月上中旬剪网、地面和空中喷药、绑草把、放蜂蛹8月中旬~8月下旬人工挖蛹成虫8月中旬~8月下旬灯光、性引诱剂诱杀第三代(越冬代)卵8月中旬~9月下旬查防、摘卵幼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剪网、地面和空中喷药、绑草把、放蜂蛹10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人工挖蛹6防治效果调查6.1调查内容调查防治区喷药防治后虫口减退率和放蜂防治后寄生率。6.2虫口减退率6.2.1调查时间喷药前调查一次,药剂喷施后第3d、5d和7d各调查一次。6.2.2调查方法按每50h㎡不少于2块、每100h㎡不少于5块、每500h㎡不少于15块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调查标准株30株。6.2.3计算公式DB13/T1659—20126虫口减退率按下式计算:100%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虫口减退率(。6.3寄生率6.3.1调查时间放蜂后10d~12d调查。6.3.2调查方法放蜂区美国白蛾疫点周围挖蛹和采集蛹,统计周氏啮小蜂寄生数。6.3.3计算公式寄生率按下式计算:100%调查总蛹数被蜂寄生蛹数)寄生率(。DB13/T1659—20127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A.1形态特征A.1.1成虫雌蛾体长9.5㎜~15.0㎜,翅展30.0㎜~42.0㎜。前、后翅白色无斑点,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雄蛾体长9.0㎜~13.5㎜,翅展25.0㎜~36.5㎜。体白色,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后翅斑点少,触角双栉齿状,腹面黑褐色,复眼稍大于雌蛾,下唇须小,侧面呈黑色,喙短而弱,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前足胫节端有一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缺中距,仅有一对端距。A.1.2卵近球形,直径0.50㎜~0.53㎜,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小刻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顶部呈黑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排列,表面覆盖有雌蛾腹部脱落的毛和鳞片,呈白色。A.1.3幼虫头黑色具光泽。初孵幼虫头宽0.3㎜左右,体长为1.8㎜~2.8㎜,体黄绿色或淡褐色。二龄幼虫头宽0.5㎜~0.6㎜,体长2.8㎜~4.2㎜,色泽与一龄幼虫大体相同,腹部趾钩始现。三龄幼虫头宽0.8㎜~0.9㎜,体长4.0㎜~8.5㎜,胴部淡黄色,胸部背面具2行大的毛瘤,腹部背面具2行黑毛瘤,各毛瘤突变得显著发达,腹足趾钩单序,异形中带。四龄以上的幼虫同老熟幼虫。老熟幼虫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腹部黄褐色或浅灰色。A.1.4蛹体长9.0㎜~12.0㎜,宽3.3㎜~4.5㎜。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前胸、后胸具中央隆脊,中胸退化。第5~7节腹节沿前缘具一凸缘,并具光滑和浅色的深沟。臀棘8~17根,每根棘端部膨大,末端凹入,长度几乎相等。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A.2生物学特性A.2.1发生时期美国白蛾在河北省1年发生3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杂草枯枝落叶层中越冬。越冬蛹在翌年4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8月份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蛹及成虫。第3代幼虫从8月下旬开始危害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第3代幼虫
本文标题:DB13T 1659-2012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9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