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610-2013 江苏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程
ICS65.020.40B61备案号:41216-2014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610—2013江苏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assessmentofwetlandecosystemhealthinsiltingcoastalareaofJiangsuprovince2013–12–30发布2014–0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610—2013I前言为了规范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工作,加强滨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导,合理确定滨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促进滨海湿地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磊、张明娟、刘茂松、梁珍海、徐驰、丁晶晶。DB32/T2610—20131江苏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滨海淤长型湿地。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湿地北起射阳河口,北至启东咀(注:东灶港-蒿枝港为侵蚀型湿地),主要分布在盐城市及南通市海岸(图1)。根据其淤长特点可分为三类:过渡型淤长海岸湿地、典型淤长海岸湿地及辐射沙洲湿地,过渡型淤长海岸湿地其特点为上淤下蚀,主要分布在射阳河口-斗龙港之间及蒿枝港-启动咀之间。(注:东灶港-蒿枝港为侵蚀型湿地)过渡型淤长海岸属于侵蚀海岸向淤积海岸的过渡类型,其岸滩的表现为高潮线附近继续淤长且速度逐渐变慢,低潮线附近开始侵蚀并有加快趋势,滩面继续淤高。典型淤长型海岸湿地其特点为在水平方向上快速相海面淤积,在垂直方向上,淤高明显,范围为斗龙港-东灶港之间。2引用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DB32/T2610—20132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考虑湿地的自然属性,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定义为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不造成危害,且在长期或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扰动下能保持弹性和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能够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正常;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组分保持功能完整性;生态系统过程对邻近生态系统和人类不产生损害;能为自然和人类提供生态服务方面的完整服务。4滨海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目标4.1明确滨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4.2明确滨海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5滨海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等级滨海湿地按照滨海湿地的健康状况划分为五个等级:a)一级为健康状况优秀,81分。特点为湿地快速淤长;水体与土壤质量优秀;生物种类繁多,入侵生物偶见;周边居民湿地保护意识很强;b)二级为健康状况良好,61分~80分;特点为湿地较快淤长;水体与土壤质量良好;生物种类丰富,入侵生物较少;周边居民湿地保护意识较强;c)三级为健康状况受损40分~60分。特点为湿地淤长速度较慢,土壤与水质受轻微污染;生物种类较多,入侵生物种类对系统未构成较大影响。周边居民湿地保护意识尚可;d)四级为健康状况受到严重损伤21分~40分。特点为湿地淤长受到抑制,土壤与水质受中度污染;生物种类不丰富,入侵生物种类多,覆盖面积大,但尚未占据群落主导地位。周边居民湿地保护意识不强;e)五级为健康状况极度损伤,湿地濒危0分~20分。特点为湿地淤长受到严重抑制,水质很差,土壤受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单一,入侵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占据主导地位。周边居民湿地保护意识差。6淤长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湿地的特点,本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景观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生物指标、和社会指标共4个一级指标。6.1景观指标(L)景观指标包括湿地面积变化(Sa)、景观破碎度指标(Lfrag)及土地利用强度(SLu)三方面指标。L=Sa+Lfrag+SLu(1)DB32/T2610—201336.1.1湿地面积变化以现有湿地面积与前一年同时期湿地面积的百分比(Pa)来表示。其中,每年滨海湿地范围,西缘以新海堤为准,东缘以海事部门提供的当年1月份航海零米线位置为准。Pa-100Pa1000Pa100aS(2)式中Sa为该指标的得分。6.1.2景观破碎度指标景观破碎度指标(Lfrag)公式如下:Lfrag=Ssize×0.5+Snum×0.5(3)其中Ssize,Snum分别为有效湿地斑块面积(Vsize)、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Vnum)标准化后数据。(1)标准化有效湿地斑块面积Ssize用每类湿地斑块面积乘以斑块形状系数,并将其定义为有效湿地斑块面积;而对各类湿地的有效斑块面积求和,即可得到有效湿地斑块总面积。niiiSIZECAV1(4)式中,SIZEV为有效湿地斑块总面积;n为湿地斑块类型数量;Ai为i类型湿地斑块面积,可通过卫星遥感图片的解译(见附录2)或地形图测量得到;Ci为i类型湿地斑块形状系数。Ssize赋值见表1。表1有效湿地斑块总面积指标的赋值表有效湿地斑块总面积(VSIZE)/km2标准化分值Ssize80280~1604160~2406240~320832010iC的确定与斑块形状指数(Shpi)相关联,根据人类的开发活动特征,以正方形为参照的计算形式,计算每种湿地斑块的形状指数:025iiiShp.P/A(5)式中,Shpi为i类型湿地斑块的形状指数;iP为i类型湿地斑块的周长。DB32/T2610—20134Shpi越趋近于l,表示湿地斑块的人为干扰因素越多;Shpi越大,表示湿地斑块形状越无序,越接近于自然状态。可根据Shpi确定适当的Ci(表2)。二者的对应关系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任何地区。表2斑块形状指数与形状系数的对应关系表湿地斑块形状指数(Shp)湿地斑块形状系数(C)1≤Shp50.15≤Shp100.310≤Shp150.515≤Shp200.720≤Shp250.9Shp≥251.0(2)Snum标准化的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表达了湿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斑块总面积的减少或斑块数量的增加,都会导致较大的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的减少,其值越高对生物的生存越不利。ANVNUM/(6)式中,NUMV为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单位:个;N为湿地斑块数量,单位:个;A为湿地斑块总面积,单位:km2。通过遥感图像解译(解译方法见附录3)得到湿地斑块数和面积。Snum赋值见表3。表3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指标的赋值表单位面积(km2)的湿地斑块数量(VNUM)标准化分值(Snum)0~0.1100.1~0.280.2~0.360.3~0.440.4~0.520.506.1.3土地利用强度(SLu)土地利用强度以待评价湿地内人工地表(含农田、林地盐田、养殖水域等)土地面积占评价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PLu)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待评价湿地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研究区遥感图像解译数据。数据来源于待评价湿地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研究区遥感图像解译数据)。该指标用SLu表示,公式如下:DB32/T2610—20135LuLuLuLu(0.5)0.510(00.5)0(0.5)PPSP(7)6.2环境质量指标(E)通过对评价单元内,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及土壤(沉积物)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环境质量指标。其中水相区域适用于水域评价指标(Eh),陆相区域适用于陆域评价指标(Et),。E=Ea+Eh×水域占评价单元的面积比例+Et×陆域占评价单元的面积比例(8)6.2.1环境空气质量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选择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一氧化碳(CO)、铅(Pb)、苯并芘(B[a]P)、氟化物(F)10项指标,将空气质量分为三级,其中各级评分如下(表4)表4空气质量评分空气等级评分一级15分二级7分三级0分6.2.2水域水相区域,如河流、沟渠、低潮期被海水覆盖区域,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6.2.2.1海水区域水质评分对于含盐量高于千分之三十的水域,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选择溶解氧、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镉、铅、硫化物等8项指标,将水质分为四级,其中各级评分如下(表4):表4海水区域水质评分海水水质等级评分一级15分二级10分三级5分四级0分DB32/T2610—20136若区内共存有不同水质小区,则本项评分为:各水质小区评分值×各水质小区面积比例。6.2.2.2淡水区域水质评分对于含盐量低于于千分之三十的水域,水质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择溶解氧、COD、氨氮、总磷、汞、镉、铅、硫化物8项指标,将水质分为六级,各类评分如下(表5):表5淡水区域水质评分淡水水质等级评分I类15分II类12分III类9分IV类6分V类3分劣V类0分若区内共存有不同水质小区,则本项评分为:各水质小区评分值×各水质小区面积比例6.2.2.3海水和淡水共存区若区域同时存在海水和淡水区域,水化学评分为:海水区域面积占水域面积的比例×海水水质评分+淡水水域面积占水域面积比例×淡水水质评分。6.2.3陆域陆相区域,包括农田、林地、低潮时为滩涂的区域,及开发与在建设区。适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或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其中农田-鱼塘等轮作区,环境评价参照陆相区域评分。6.2.3.1农耕型区域及开发在建设区陆相区域中的农田林地等区域,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评分(表6),评价指标包括:镉、汞、砷、铅、六六六、滴滴涕六项指标。表6农耕型区域及开发在建设区土壤环境质量评分土壤环境质量评分所有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15分半数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其余指标达到土壤环境12分DB32/T2610—20137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所有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9分半数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其余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6分所有指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3分任一指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0分6.2.3.2滩涂区域陆相区域中盐沼、滩涂参照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评分(表7),评价指标包括:镉、汞、砷、铅、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六项指标表7滩涂区域海洋沉积物质量评分海洋沉积物质量评分所有指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一级15分半数指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一级12分所有指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二级9分半数指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二级,其余指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
本文标题:DB32∕T 2610-2013 江苏滨海淤长型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0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