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 11-T 324.3-2005-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第3部分大豆
ICS65.050.01B01备案号:17777-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DBDB11/T324.3—2005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第3部分:大豆GuidelinesforregionaltrialsofagriculturalvarietiesPart3:soybean2006-03-01实施2005-12-27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324.3—2005I前言农作物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依据,为规范农作物品种试验,保障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多年品种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DB11/T324《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小麦第3部分:大豆第4部分:西瓜第5部分:玉米第6部分:大白菜本部分为DB11/T324的第3部分。本部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连平。DB11/T324.3—200511234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第3部分:大豆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大豆品种试验操作程序、方法和调查记载标准。本部分适用于大豆品种试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B11/T324.1-2005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第1部分:总则试验申报参照DB11/T324.1第4章的规定执行。试验操作4.1组别设置根据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可设置春播组和夏播组;根据品种的品质特性可设置高油组、高蛋白组、鲜食组。4.2对照品种参照DB11/T324.1第5.2条的规定执行。4.3试验种子参照DB11/T324.1第5.3条的规定执行。4.4试验地点参照DB11/T324.1第5.4条的规定执行。4.5试验设计区域试验小区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1~5:1,小区面积20m2~25m2,春播行距0.6m,夏播行距0.5m(如果试验方案有特殊要求,执行试验方案)。随机区组田间排列方法,3次~4次重复。重复间设置1.5m~2.0m观察道。试验地四周种植6行以上同一品种的大豆作为保护行,保护行应选用比参试品种略为早熟的品种,也可用对照种。生产试验不设置重复,每点每品种面积300m2~600m2。4.6播种4.6.1播种期春播组在5月15日以前播种;夏播组播种期在6月15日~6月20日之间。4.6.2小区播量及密度各参试品种的密度由育种(引种)单位根据品种特性自行确定,在当年区试方案中注明。4.6.3播种方法条播,采用人工播种或机械精量播种。播深3cm~5cm。人工播种的,需在播前将每小区用量的种子按照小区行数分成等份,一份种子均匀地撒入一行中。4.7田间管理4.7.1施肥DB11/T324.3—20052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配方施肥。一般情况下,每667m2底施有机肥1000kg左右;氮(N)6kg~8kg左右、磷(P2O5)2kg~3kg左右、钾(K2O)4kg~5kg,底施50%-60%,追施40%-50%。4.7.2灌溉播种时要求田间持水量60%-75%,低于指标的地块应浇底墒水。开花后要求田间持水量70%-80%,遇干旱,及时浇水。4.7.3查苗补苗出苗后应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出苗不匀时,及时移栽。移栽在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之前进行。4.7.4间苗定苗第1片三出复叶展开至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期间通过等距定苗使实际密度达到计划密度。4.7.5中耕培土一般进行2次中耕并培土,第一次在定苗后,第二次在初花期结合施肥进行,同时培土,培土高度达到子叶节高度。4.7.6杂草防治杂草防治以化学除草为主,辅助人工除草。土壤墒情好时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处理。出苗后仍有杂草,及时进行茎叶处理。开花后及时拔除田间高大杂草。4.7.7虫害防治品种试验中不防治病害,应注意防治蚜虫和大豆食心虫。4.8收获和计产参试品种成熟时一次性分区收获,收获时取中间4行计产,每小区单独计量实产(产量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4.9调查记载各试验点设专人负责试验,按照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进行调查记载。4.10专项鉴定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需同时进行抗病性专项鉴定,第二年参试的品种进行品质鉴定,鉴定单位由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4.10.1抗病鉴定参加抗病鉴定的种子必须与参加区域试验的种子来源相同,同时送达。每品种0.5kg,包装上标明发芽率和百粒重。抗病鉴定单位在当年11月15日前向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和参试申请单位出具抗病鉴定报告。4.10.2品质测试由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统一从试验点抽取样本(取样点不少于总试验点数的50%),并将混合样品送指定单位进行品质鉴定。品质鉴定单位在收到样品2个月内向参试申请单位出具鉴定报告4.11试验报废参照DB11/T324.1第5.11条的规定执行。4.12试验总结参照DB11/T324.1第5.12条的规定执行。DB11/T324.3—20053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京市大豆品种试验调查记载标准A.1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2出苗期9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3开花期50%以上的植株有两节以上的节间现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4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A.1.5生育期从播种期的第2天起至成熟期的天数。A.1.6叶形盛花期调查。指植株中上部第8节~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分为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披针形四种。图A.1大豆的小叶形状1-披针形;2-三角形;3-卵圆形;4-圆形A.1.7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两种。A.1.8茸毛色开花结束后植株变色前调查。分灰色和棕色两种,以茎杆中上部的茸毛颜色为准。A.1.9荚色青荚色:鲜食大豆于采收期调查,分淡绿、绿、浓绿三种;成熟荚色:于成熟期调查。分黄色、褐色、黑色三种。DB11/T324.3—20054A.1.10生育习性开花期调查,分直立型、半直立型、半蔓生型及蔓生型4种。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主茎直立向上;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主茎上部稍细,略呈波状弯曲;半蔓生型:植株生长较软弱,茎、枝细长,出现轻度爬蔓和缠绕;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A.1.11结荚习性自植株开花始至成熟期间连续观察。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自中上部节位开始开花,然后向下向上陆续开花,植株顶端呈明显的总状花序,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自最下部节位开始开花,顶端花序中等,结荚状况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无限结荚习性:植株自最下部节位开始开花,顶端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结荚稀少。A.1.12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于盛花期和花荚期进行两次凋查,根据下述级别株数计算病情指数。0级(高抗):叶片无症状或其它感病标志,无褐斑粒;1级(抗):叶片有轻微明显斑驳,植株生长正常;2级(中抗):叶片花叶或斑驳明显,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3级(感):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皱缩花叶,植株稍矮化;4级(高感):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或在叶片上发生系统性脉枯褐枯斑,或发生严重顶芽枯死。A.1.13其它病虫害选择发生严重的记载其病虫名称及发生程度。A.1.14落叶性成熟期观察。分落叶、半落叶、不落叶三种。落叶:成熟时脱落的小叶占总小叶的百分数95%;半落叶:成熟时脱落的小叶占总小叶的百分数在5.1%~95%之间;不落叶:成熟时脱落的小叶占总小叶的百分数5%。A.1.15倒伏性生长发育中后期目测调查。分0级-4级。0级:茎杆直立不倒伏。1级:主茎上部出现弯曲,整株倒伏角度在15°以内;2级:主茎和分枝的中上部出现倾斜,整株倒伏角度在15°~30°之间;3级:主茎倾斜,分枝出现披折现象,植株中上部呈现倒伏性缠绕,整株倒伏角度在30°~45°之间;4级:植株倒伏角度在45°以上,植株间开始缠绕生长,严重者匍匐于地。A.1.16裂荚性收获前晴日午后调查。分不裂荚、中度裂荚、易裂荚三级。不裂荚:裂荚荚果数占总有效荚果数的百分比5.0%;中度裂荚:裂荚荚果数占总有效荚果数的百分比在5.1%~50%之间;易裂荚:裂荚荚果数占总有效荚果数的百分比50.1%;A.2室内考种项目及记载标准取试验小区内中间两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三个小区各取一次,记明取自哪个小区,其产量应补入该区产量。将以上三个样本各计算平均值,取均值较近的两个计DB11/T324.3—20055算均值。A.2.1株型分收敛、开张、半开张三种。收敛(收):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以内,上下均紧凑;开张(开):分枝角度45°以上,上下均松散;半开张(中):介于上述两者之间。A.2.2株高从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不包括顶端花序),以厘米表示。A.2.3主茎节数从子叶节以上到顶端节的实际节数,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A.2.4结荚高度从子叶节到最下部结荚部位的高度,以厘米表示。图A.2株型1-收敛2-半开张3-开张A.2.5有效分枝数主茎上结荚的有效分枝数,有效枝至少有2个节。A.2.6单株荚数一株大豆上有效荚和无效荚总数。A.2.7有效荚数指含有一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A.2.8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均包括在内的籽粒数。A.2.9单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A.2.10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平均以克表示。A.2.11粒形指籽粒的形状,以目测种子长、宽、厚的比值划分标准。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肾形四种。圆形:长、宽、厚的比值近于1;椭圆形:长度大于宽度和厚度;扁圆形:厚度小于长度和宽度;肾形:种子外观形状似肾脏或菜豆种子形状。A.2.12粒色即籽粒种皮颜色,分为黄、青、黑、褐、双色。A.2.13种皮光泽DB11/T324.3—20056分强光、微光和无光三种。A.2.14百粒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100粒称重(g),称两个100粒,以平均值计。若两次称重之差超过0.5g,则重新取样重。A.2.15脐色分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七种。A.2.16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三种病虫粒,计算出百分率。DB11/T324.3—20057附录B(规范性附录)DB11/T324.3—20058北京市大豆品种试验记载档案(年度)组别:年份:地点:单位:负责人:北京市种子管理站DB11/T324.3—20059B.1试验设计小区排列方法:重复次数:小区面积:平方米;行长:米;每小区行,收获行。密度:行距:米;株距:米;折每亩:万株。B.2参试品种序号品种名称品种来源(产地与组合)选育(引种)单位供种单位DB11/T324.3—200510B.3田间种植图B.4栽培管理1.试验地地点与地势:2.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3.是否种过大豆或几年前种过大豆:4.整地情况:5.施肥情况(种类、数量、日期):6.播种方式、播种量:7.间苗次数:8.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9.灌排情况:10.病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11.收获(次数、日期、方法):12.脱粒(日期、方法):13.其他管理措施:DB11/T324.3—2005B.5田间记载表播种期:月日倒伏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其他病虫害序号品种名称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全生育期叶形花色茸毛色生育习性结荚习性荚熟色裂荚性落叶性时期程度时期程度时期程度种类时期程度种类时期程度11DB11/T324.3—2005B.6室内调查考种结果表单株荚数品种名称株型株高(cm)主茎节数结荚高度(cm)有效分枝总数有效无效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g)百粒重(g)
本文标题:DB 11-T 324.3-2005-农作物品种试验操作规程第3部分大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