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2T 1768-2013 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ICS65.020.01B16备案号:37924-2013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768—2013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fintegratedmanagementofVasalsordida2013-02-06发布2013-06-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李立梅、陈越渠、毛赫、孙悦、刘馨阳、勾天兵。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I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杨树烂皮病(VasalsordidaNit.)调查方法、发生程度和为害程度的划分及综合治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杨树烂皮病的综合治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LY/T1716杨树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杨树烂皮病VasalsordidaNit.杨树烂皮病病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菌科、黑腐皮壳属菌(VasalsordidaNit.),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抱菌(Cytosporachrysosperma)(详见资料性附录A)3.2病情指数diseaseindex全面考虑病害发生程度与发病率两者的综合指标。3.3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森林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即应用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的知识,制定一个规划,有机配合各种手段,调控有害生物种群低于经济阈值而存在。4调查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II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4.2调查时间每年的5月上旬至5月中旬。4.3调查方法4.3.1发生程度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踏查,按踏查线路随机调查100株树,统计发病株率,确定发生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踏查记录表》(见规范性附录B)。4.3.2为害程度调查小班发病株率达到5%以上,进行标准地调查,确定为害程度。每块标准地面积0.2hm2,按平行线或对角线取样法调查,随机选取60株标准株,按病斑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确定为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记录表》(见规范性附录C)。5发生程度和为害程度的划分5.1发生程度的划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程度分为低感病林分(发病株率0%~5%),轻度发生林分(发病株率5%~10%)、中度发生林分(发病株率11~20%)和重度发生林分(发病株率20%以上)。5.2为害程度的划分杨树烂皮病的为害程度依据病情指数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Ⅰ级(代表值0)—无病;——Ⅱ级(代表值1)—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4以下;——Ⅲ级(代表值2)—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1/4-2/4;——Ⅳ级(代表值3)—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2/4-3/4;——V级(代表值4)—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3/4以上-树木濒死或者死亡。100´´´=åDCBA病情指数................................(1)式中:A——各级病株数B——各级代表值C——调查总株数D——最高级代表值5.3成灾指标杨树烂皮病发病率达20%以上。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III6综合治理措施6.1预防措施6.1.1良种壮苗应用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认)定通过的杨树品种进行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土地进行育苗,加强水肥管理,起苗、运苗要尽量少伤根、茎。应按照LY/T1716规定操作。6.1.2苗木检疫出圃前,做好苗木分级和检疫工作。6.1.3适地适树根据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认)定通过的杨树品种适生区,应按照GB/T15776规定进行造林,提倡营造混交林。6.1.4营林抚育应按照GB/T15781规定进行营林抚育6.2除治技术6.2.1平茬对重度发病的新植林树木进行平茬并集中销毁。6.2.2喷雾对胸径5cm以下的发病树木,用石硫合剂、退菌特、福美砷、双效灵等杀菌剂喷施树干。6.2.3涂干对胸径5cm以上的发病树木,用刀将病斑刮除,用退菌特、福美砷、双效灵等杀菌剂涂抹。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1AA附录A(资料性附录)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症状及发病规律A.1病原菌杨树烂皮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V.sordida),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抱菌(Cytosporachrysosperma)。子囊壳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抱子4-8枚,2行排列,单胞,腊肠形;分生抱子器埋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形,分为多室或单室,具长颈,黑褐色,分生抱子单细胞,无色,腊肠形。A.2症状杨树烂皮病病斑为暗褐色水肿状,皮层变软腐烂后失水下陷或龟裂,边缘皮层纤维明显分离呈麻状,易剥离,皮层下有黑色菌毡。小枝发病很快枯死。老树主干溃疡斑上出现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天气潮湿时小突起上产生许多卷丝状分生抱子角,颜色呈桔黄至鲜橙色。A.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内越冬。春季平均气温在10-15℃,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同样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d。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病势渐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2附录B(规范性附录)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踏查记录表表B.1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踏查记录表踏查块编号__________;踏查块面积__________公顷;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__________;林龄组__________。调查情况记载(有病斑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调查总数(株)有病株数(株)有病株率(%)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8—20133附录C(规范性附录)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表表C.1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表调查林分编号__________;小班名称__________;森林病害名称__________;调查小班面积__________公顷;林龄__________;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__________;发生程度踏查所报发病株率__________;年度内是否有其他病虫鼠害同时发生及记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度内是否采取了防治措施及记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害等级代表数值记载(划正字划)小计Ⅰ0II1III2IV3V4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
本文标题:DB22T 1768-2013 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3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