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的差异
中国电影的特点以社会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意教育观念,具有浓重的本土文化色彩.旨意要求直接而明确.道德伦理传统也是中国电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撑点.说到底就是三个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情和政府有直接的关系。欧美电影的特点以个人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以娱乐性为主的叙事风格。电影的风格注重视觉刺激效果、场面豪华、故事精彩、对话幽默,有时再加上白日梦般的幸福结局或扬善惩恶的道德教训。以高科技、高投入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靠娱乐性方面的优势争取到了大部分观众。导致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最大的根本区别在于东西方的思想常规和文化差异。就像《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用新的电影技术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美国神话:一个近乎弱智的孩子,只是因为他母亲不承认他比别人差,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按照他母亲所教导的生活观念去生活、去努力奋斗。结果他竟取得了成功。这是典型的平民社会的观念,即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有机会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只要你肯努力去做,肯努力奋斗。它所宣扬的个人奋斗的神话,从道德上来讲,大概不会有哪个社会认为有不道德的问题。这部片子在美国非常走红,但是,它进口到中国后,尽管传媒一直鼓吹,实际上观众的反应却平平。可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并不是能够被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都认可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期待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特殊禀赋,即天命所归。另一方面则是外在的机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阿甘式的弱智儿在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不得而知,但美国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努力,或者说他们认为从道义上讲阿甘应当成功。而在中国,传奇故事中也不乏弱智儿成功的例子。但那基本上是属于“傻人有傻福”的套路,即傻子由于意外的侥幸而成功。如果说傻子是靠着自己的奋斗而成功的,人们多半会觉得这象是痴人说梦。阿甘的形象在中国很难唤起人们的赞许或认同,《阿甘正传》在中国不能火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束缚性比较强烈,相比之下,欧美的电影却能给人的思想发挥更大的空间自由。像《地心引力》,导演一直保持有条不紊的节奏,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每一次转折都具备逻辑性,总能在最绝望的时刻吊起观众的胃口。相对于叙事的简洁,该片的视觉呈现却非常复杂。与不少经典的科幻之作一样,《地心引力》在讲述单一事件的同时隐藏着博大的人类命题。该片选在世外之处回溯生命的伊始,展现生命的状态,“失重”成为离开俗世、回归原始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从宇宙的角度反观地球这个人类生存的地方,以宏观的角度令人思索人类的存在价值。像这样广阔的思维舞动空间,在中国电影里是无法找到的。这样的电影还有很多,像《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第三类接触》都不错。然而,由于中国本土电影比欧美电影更加直接地连通中国观众对现实的体验。像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还有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现实文化资源,都善于将风云变幻的社会图景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与通俗电影模式相结合,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从而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这些都表明,本土现实是欧美电影目前还不可能替代的中国电影的文化优势。
本文标题: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的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5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