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1992-2012 优质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ICS65.020.20B22备案号:33202-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1992-2012优质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balancedfertilizationbysiolnitrogentestingontheGood-qualitygrademedium-glutenstrengthwheat2012-02-10发布2012-04-1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992-2012前言为规范优质中筋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规程。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淮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淮安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涟水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盱眙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金湖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用钊、刘正平、刘绪军、唐松涛、陈伶俐、朱华、黄在刚、王仁华。DB32/T1992-2012优质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质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土样采集与制备、土壤养分测试、肥料配方的制定、配方肥料的加工、施肥原则及施肥建议卡的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以测土、配肥、施肥指导为内容的区域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也可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规模经济体的精确定量测土配方施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856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Y/T53土壤全氮测定NY/T148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NY/T890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贮存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值定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8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3土样采集与制备3.1采样时间小麦播种前及时实地采集。3.2采样原则以区域施肥为指导的,结合行政图和土壤图,确定采样点,每4-6hm2采集一个样品,小麦田块土壤类型比较单一、肥力水平差异不大的,一个样品采集10-15个混合样,反之,一个样品采集20个以上混合样。以某一片小麦田块精确定量施肥为指导的,可在每一田块上“S”形或梅花形布点采样。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其它经济体测土配方施肥的,可根据专业合作社社员或经济体内小麦种植规模,确定合适的采样密度。3.3采样标签标签内容包括野外编号、采样地点(县、乡镇、村组)、经度、纬度、地块名、耕地类型、种植制度、取样深度、取样人和取样日期。DB32/T1992-20123.4混合土样的采集、制备与贮存按NY/T1121.1标准进行。4土样分析4.1土壤pH值测定电位测定法按NY/T1121.2规定方法进行。4.2土壤有机质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按NY/T1121.6规定方法进行。4.3土壤全氮测定半微量开氏法按NY/T53规定的方法进行。4.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石恢性土壤按NY/T148规定方法进行;酸性土壤按NY/T1121.7规定方法进行。4.5土壤速效钾测定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按GB/T7856规定方法进行。4.6土壤有效硼测定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按NY/T1121.8规定方法进行。4.7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酸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按NY/T890规定的方法进行。4.8土壤碱解氮测定碱解扩散法4.8.1方法原理土壤碱解氮(水解性氮)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用碱液处理土壤时,易水解的有机氮及铵态氮转化为氨,硝态氮经硫酸亚铁转化为铵。以硼酸吸收氨,再用标准酸滴定,计算碱解氮含量。4.8.2仪器、设备扩散皿,恒温箱,半微量酸式滴定管,玻璃棒,2mL移液管,10mL移液管。4.8.3试剂及制备4.8.3.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8mol/L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g,用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L。4.8.3.2硼酸溶液(W/V):2%称10g硼酸用约60℃热蒸馏水溶解,冷却稀释到500mL,最后用稀释盐酸或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淡红色)。DB32/T1992-20124.8.3.3定氮混合指示剂。分别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体,并用100mL95%酒精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解pH至4.5。4.8.3.4盐酸标准溶液:c(HCl)=0.01mol/L量取0.85mL浓盐酸稀释到1L。4.8.3.5特制碱性胶液。阿拉伯胶(5g溶解于7.5mL蒸馏水中)5份,甘油(丙三醇)5份,饱和碳酸钾2.5份混合即成。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以除去氨。4.8.3.6硫酸亚铁粉:分析纯4.8.4测定步聚称取通过1mm筛的风干土样2g(精确到0.01g)和硫酸亚铁粉剂0.2g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土样铺平;在扩散皿的内室中,加入2mL2%含指示剂的硼酸溶液,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碱性甘油,盖上毛玻璃,并旋转之,使毛玻璃与扩散皿边缘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0mL1.07mol/LNaOH液于扩散皿的外室中,立即将毛玻璃旋转盖严,在实验台上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匀,并用橡皮筋固定;随后小心放入40℃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用微量滴定管以0.005mol/L的H2SO4标准液滴定扩散皿内室硼酸液吸收的氨量,其终点为紫红色。另取一扩散皿,做空白试验,不加土壤,其他步骤相同。4.8.5结果计算计算结果按(1)式计算:„„„„„„„„„„(1)式中:W——土壤中碱解氮;C——H2S04标准液的浓度;V——样品测定时用去H2S04标准液的体积;V0——空白测定时用去H2S04标准液的体积;14——氮的摩尔质量;1000——换算系数;W——土壤重量(g)。5肥料效应田间试验5.1“3414”田间试验按“3414”田间试验实施方案进行。即安排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6配方制定10014)/(0WVVckgmgWDB32/T1992-20126.1配方施肥区的划分可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首先划分成测土配方施肥几个大区,然后在大区内,按土壤类型、自然条件、多年多点土样分析和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等进一步再划分若干个测土施肥区,以此作为测土施肥的单元。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障碍因素、土壤管理、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等输入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配方肥分区、配方肥制定和施肥建议。以单一田块为对象的,不必划分施肥分区。6.2肥料养分施用总量确定6.2.1总则氮肥施用总量按养分平衡法确定,磷、钾肥施用总量按养分丰缺指标法确定。6.2.2养分丰缺指标法6.2.2.1基本原理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养分量(或产理)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田间试验,获得土壤养分测定值及相对应的作物相对产量,根据作物相对产量级差分类,把土壤养分测定值按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施用肥料数量的检索表,当取得某一土壤养分测定值后,对照检索表就可以了解土壤养份的丰缺情况和施肥量的大致范围,作为配方施肥的依据。6.2.2.2指标确定在配方区内采取土样并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在该配方区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进行多点对比田间试验,一般要多于20个点。每点设全肥区(即NPK区)和缺素区(即NP区、NK区或PK区)。收获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按照江苏省通用标准将相对产量在50%以下的土壤养分测定值定为极低;相对产量50%—60%为低;60%—70%为较低;70%—80%为中;80%—90%为较高;大于90%为高,从而确定出适用于小麦的土壤养份丰缺指标。该法由于试验设计只用了一个水平的施肥量,精确度较差。因此,应在该区内布置多水平的田间肥料试验,以便更精确地确定肥料适宜用量,做到定量施肥。也可利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建立肥料效应方程,求出最高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6.2.3养分平衡法6.2.3.1基本原理小麦形成产量的有效养分是由土壤有效供肥量和田间施用的有效养分两部分组成的。确定了小麦目标产量、小麦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后,即可通过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施肥量,计算结果按(2)式计算:„„„„„„„„„„„„„„„(2)式中:Y——某肥料养分施用量,kg/hm2;X——目标产量所需某养份总量,kg/hm2;S——土壤供肥量,kg/hm2;F——某肥料中养分含量,%;fFSXYDB32/T1992-2012——肥料当季利用率。6.2.3.2地力差减法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计算结果按(3)式计算:„„„„„„„„„„„„„„(3)式中:Y——某肥料养分施用量,kg/hm2;M——小麦目标产量,kg/hm2;K——小麦基础产量,kg/hm2;Q1——施肥区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hm2;Q0——缺素区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hm2;F——某肥料中养分含量,kg/hm2;——肥料当季利用率。6.2.3.3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来计算施肥量。计算结果按(4)式计算:„„„„„„„„„„„„„(4)式中:Y——某肥料养分施用量,kg/hm2;Q——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hm2;M——小麦目标产量,kg/hm2;S0——土壤养分含量测试值,mg/kg;T——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F——某肥料中养分含量,kg/hm2;——肥料当季利用率。6.2.4参数确定6.2.4.1目标产量经验公式法: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依赖率的试验中,把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X(空白田产量)和施肥可以获得的最高产量Y这两个数据成对地汇总起来,经过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即Y=X/(a+bX)或Y=a+bX,,通过田间试验求得最高可得产量(y),确定为目标产量。目标产量法:以当地前三年小麦平均产量为基础,再增加10%—15%的增产量作为目标产量。6.2.4.2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X2)是指作物每生产一单位(kg或100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结果按(5)式计算:„„„„„„„„„„„„(5)ffFKQMQY)01(ffFTSMQY15.00f12211MMXMXQDB32/T1992-2012式中:Q——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kg/100kg;X1——籽粒养分含量,%;M1——籽粒重,kg;X2——秸秆养分含量,%;M2——秸秆重,kg。初次进行配方时可在肥料手册中查到各种作物形成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6.2.4.3土壤供应养分量基础产量估算法:以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计算结果按(6)式计算:„„„„„„„„„„„„„„„„(6)式中:S——土壤供应养分量,kg;K——不施肥区小麦产量,kg;Q——百千克产量养分吸收量,kg/100kg。6.2.4.4肥料当季利用率差减法:利用施肥区小麦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小麦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计算结果按(7)式计算:„„„„„„„„„„„„„„„(7)式中:——肥料当季利用率。Q1——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kg/hm2;Q1——缺素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kg/hm2;Y——肥料施用量,kg/hm2;F——肥料中养分含量,%;6.2.4.5肥料养分含量供施肥料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无机肥料、有机肥料、
本文标题:DB32∕T 1992-2012 优质中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7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