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449-2008 陕北山地枣园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449-2008陕北山地枣园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程2008-08-21发布2008-08-2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449-20081前言陕北山地是传统的枣树栽植区,为了提高山地枣树水分利用效率,推进山地枣园微灌技术规范化大面积推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和榆林市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提出并制定陕北山地微灌规程。本规程是由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本规程由陕西省水利厅归口。本规程首次发布。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榆林市科学技术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吴普特朱德兰辛小桂汪有科韩宇平李援农马理辉。DB61/T449-20082陕北山地枣园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陕北山地枣园微灌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技术措施。本规程适用于灌溉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对陕北山地枣园微灌系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5036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5084农田灌溉水质规范3术语定义3.1综合流量偏差系数:灌溉区域内在水力因素、制造因素、微地形因素作用下灌水器流量均方差与流量平均值的比值。3.2微地形流量偏差系数:假定水力因素和制造因素不引起流量偏差,微地形作用下灌水器流量均方差与流量平均值的比值。3.3制造流量偏差系数:假定微地形因素和水力因素不引起流量偏差,制造引起的灌水器流量均方差与流量平均值的比值。3.4田面微地形局部高差:在选定灌溉区域的田面最大粗糙高度。3.5水力流量偏差系数:假定微地形因素和制造因素不引起流量偏差,水力作用下灌水器流量均方差与流量平均值的比值。3.6水压力偏差系数:灌水器水压力均方差与压力平均值的比值。4总则4.1应符合当地水资源规划。4.2山地红枣微灌工程建设包含地形测量、规划、设计、施工、冲洗、试水、验收等步骤。4.3山地红枣微灌工程建设应根据山地的自然条件,制定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和安全可靠的工程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其效益。4.4山地红枣微灌工程建设除满足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GB/T50363的要求。DB61/T449-200835地形图5.1基本要求需要测量出水源位置、区域边界、地物、地貌和枣树种植方向等。5.2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2000。6规划6.1规划内容6.1.1包括水源工程、灌水方法、灌溉系统规划。6.1.2工程规划需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枣树栽培制度、灌溉试验、动力、材料与设备供应、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数据。6.1.3规划布置结果应绘制在地形图上,根据典型设计结果和规划结果提出工程估算。6.1.4按照压力分区选择灌水方式,当地形高差小于10m采用低压滴灌方式;当地形高差大于10m时采用常压滴灌、涌泉灌或微喷灌。6.2水源分析6.2.1水源陕北山地枣园灌溉水源为雨水径流蓄存、沟道水。6.2.2微灌用水量陕北山地枣园微灌亩净灌水定额8.8m3。25%降水频率年,生育期总灌水次数为3次,亩净灌溉定额为26.4m3;50%降水频率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5次,亩净灌溉定额为44m3;75%降水频率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6次,亩净灌溉定额为52.8m3。6.3管网布置6.3.1基本要求(1)干管选用钢管、PVC管;支管选用PVC管、PE管;毛管选用PE管。(2)管道耐压等级根据管网工作压力确定。(3)管网布置宜采用树状管网布置形式。(4)轮灌小区面积要基本一致。(5)地下管道埋深位置应在冻土层以下。6.3.2管网布置原则(1)管道布置应采用垂直向布置原则;(2)各级管道应尽量采用双向布置。(3)毛管沿枣树行向布置。DB61/T449-200847技术参数7.1提水工程7.1.1水泵流量等于或略大于微灌系统设计流量。7.1.2选择的水泵应在高效工作区。7.1.4提水管道材质可选用钢管、PVC管或PE管道。7.2首部工程7.2.1蓄水池容积为100-200m3。7.2.2采用自压重力式施肥装置。7.2.3应选择过滤器组合过滤能力大于160目。7.3管道保护系统7.3.1在干、支管高点位置应安装进排气阀。7.3.2在地形低洼处,地下管道要安装排水阀门。7.3.3支管进口要安装控制阀。7.3.4在主管道转弯处应设置镇墩。7.3.5干管直线长度大于300m时,每隔300m应设置伸缩节。7.4田间设计参数按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确定。7.5设计灌水均匀标准7.5.1滴灌。设计灌水均匀度以流量偏差系数衡量,一般情况下取允许流量偏差系数为0.1,最大取0.15。流量偏差系数按下式计算:222qqmqhdZXCVCV0.2310.007CVH∆=+++(1)式中:CVq为综合流量偏差系数;CVqm为制造流量偏差系数;Hd为灌水器工作压力(m);x为灌水器流态指数;ΔZ为一个轮灌组内田面最大局部高差(m);CVqh为水力流量偏差系数。7.5.2微喷灌、涌泉灌当采用微喷灌和涌泉灌时,微地形对灌水器流量偏差没有影响,灌水器综合流量偏差系数可按下式计算:DB61/T449-2008522qmqhqCVCVCV+=(2)8水力计算8.1滴灌毛管设计8.1.1计算允许水力流量偏差系数:(1)设计均匀度标准,取CVq=0.1。(2)田面微地形局部高差(∆Z),通过实地测量或参照同类地形确定。(3)查阅灌水器性能参数CVqm、Hd、x,利用公式(1)计算灌水器允许水力流量偏差系数。8.1.2计算毛管最大长度(1)根据式(3)计算毛管压力偏差系数:qhhCVCVx=(3)式中:CVh为水压力偏差系数。(2)选择标准的毛管直径。(3)计算毛管进口流量∑==NiiLqQ1(4)式中:QL为毛管进口流量(L/h);q为灌水器设计流量(L/h);N为灌水器数。(4)利用式(5)计算毛管水头损失:avgfLhHLSHCV)(288.00+=(5)式中:HfL为毛管水头损失(m);S0为沿毛管方向地面坡度;L为毛管长度(m)(5)根据式(6)计算毛管长度:DB61/T449-200861.754.75efLCLHFfQDL1S−=+(6)式中:D为毛管内径(mm);Q为毛管进口流量(L/h);Le为考虑局部水头损失的当量毛管长度(m);S为灌水器间距(m);FC为多口系数;f为毛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6)根据公式(1)重新计算CVq,若不满足要求,返回到8.1.2的(2)重新选择毛管直径,进行试算。8.1.3毛管进口水头:由(7)式计算毛管进口要求的压力水头:)(733.000LSHHHfLavg−+=(7)式中:H0为毛管进口压力(m)。8.2干管、支管设计按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执行。8.3节点压力计算8.3.1微灌系统及某级管道的设计水头,应在最不利轮灌条件下按式(8)计算∑∑+++−=fwbphhhZZH0(8)式中:H为系统或某级管道的设计水头(m);Zp为典型毛管进口的高程(m);Zb为系统水源的设计水位或某级管道的进口高程(m);h0为典型毛管进口的设计水头(m);∑fh为系统或某级管道进口至典型毛管进口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wh为系统或某级管道进口至典型毛管进口的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一般按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8.3.2管道直径应从最末级灌溉小区逐级设计,管径按照从大原则选取;8.3.3从同一节点取水的各条管线同时工作时,必须比较各条管线对该节点的水头要求。可调整部分管段直径,使各管线对该节点的水头要求一致,也可按最大水头要求作为该节点的设计水头,其余管线进口应根据节点设计水头与该管线要求的水头之差设置调压装置。8.3.4从同一节点取水的各条管线分为若干轮灌组,应对各个节点进行节点压力计算,以最不利灌溉小区设计管道,其它轮灌小区通常进口压力较大,宜采用支管稳流器。DB61/T449-200879.施工与安装按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执行。10.管道冲洗和系统试运行按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执行。11.工程验收按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执行。
本文标题:DB61∕T 449-2008 陕北山地枣园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