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考点梳理整合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时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考点梳理整合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二、拨乱反正1.措施: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考点梳理整合三、对内改革1.农村(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3)推广: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考点梳理整合2.城市(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3)措施: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5)作用: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6)成就: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考点梳理整合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考点梳理整合四、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代表: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3)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考点梳理整合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沿海地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2)内陆地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考点梳理整合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考点梳理整合五、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形成过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2)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考点梳理整合(4)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梳理整合2.地位确立(1)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2)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3.评价: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考点梳理整合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报告: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3.理论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报告: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3.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考点梳理整合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内容: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考点梳理整合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17年。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考点梳理整合十、中国梦宏伟蓝图1.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内涵: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点梳理整合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措施(1)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3.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考点梳理整合十二、新发展理念1.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2.意义: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考点梳理整合十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考点梳理整合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4.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村政策的四次大调整事件时间措施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