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课时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1.隋统一全国(1)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2)隋统一之后,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还完善和创新了许多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3)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考点知识回扣2.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为了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2)概况: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但是,为此工程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隋朝与秦朝都因暴政而被推翻,二世而亡,统治短暂。3.隋唐更迭(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李世民于626年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即唐大宗。(2)唐太宗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并且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3)唐太宗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考点知识回扣2.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1)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经历了持续的恢复与发展,到开元年间达到了顶峰。(2)农业: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考点知识回扣【图解记忆】我国古代农具演变: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虽然都重视农业,但各自侧重点不同,唐太宗注重轻徭薄赋,保证农时;武则天注重农业技术和垦荒;唐玄宗注重兴修水利和抗灾。(3)手工业:丝织业和制瓷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城市和商业: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大都会。长安城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三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和同为一家”(1)唐代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2)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建立政权,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考点知识回扣【易混易错】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并不能说明唐朝时期西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只能说明汉藏两族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唐蕃“和同为一家”。(3)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考点知识回扣2.西行与东渡(1)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是东亚诸国。(2)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他携带回来并译出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玄奘西行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3)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他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4)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四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1.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1)多元文化: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2)宗教:在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许多外来宗教也随之传播。大多数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宗教政策,允许信徒建寺传教,使唐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妇女地位: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婚姻方面也比较独立自主。2.五彩纷呈的唐诗(1)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2)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人尊他为“诗圣”;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彻底平定叛乱。(2)“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唐朝从此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1)唐朝“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后期,多次发生藩镇叛乱,这种局面一古持续到唐朝灭亡。考点知识回扣【误区警示】“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是为生存而爆发的旨在推翻唐朝的起义。二者是不同的。(2)唐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藩镇节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权敛财,这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3)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黄巢被迫率军撤出长安。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4)唐朝灭亡:黄巢起义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考点知识回扣3.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区还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2)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重难拓展拓展一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统治措施比较帝王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加中央集权称始皇;设“三公”;郡县制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三省六部;增加宰相人数;精简机构统一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科举制;大兴教育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统一铸币权;盐铁专营减免租税;保证农时民族政策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拓展二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治世与启示出现时间治世名称主要内容启示西汉文景之治奖励农耕,关心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1)都出现在大一统的社会安定时期(2)统治政策符合社会实际东汉光武中兴调整统治政策,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唐朝贞观之治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开元盛世励精图治,政绩卓著;整顿吏治,严格执法;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常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3课时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