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8课时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课时主题】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向世界扩张步伐加快。它们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找商业机会,掠夺资源,用坚船利炮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殖民统治。世界处于急剧动荡和变化之中。当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面对历史性的全球变局,清政府闭关锁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1840年,英国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以武力入侵,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劫掠。中国的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深渊。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谱写了反侵略爱国运动的宏伟篇章。面对国门洞开、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英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侵占国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顽强抵制了英国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2)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不久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3)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4)虎门销烟的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近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2.中英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特别提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的既定方针,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中国没有进行禁烟运动,英国的对华战争也不可避免。(3)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4)战败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英国武器先进;清政府腐败落后。(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最能反映战争目的)②中国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独立)考点知识回扣【误区点拨】虎门“销烟“而不是“烧烟”;《南京条约》赔款单位是西班牙银元而不是人民币元;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整个香港给英国”。1842年8月29日,中英代表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漩涡,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提示】“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者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考点知识回扣3.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译了《四洲志》。(2)魏源:编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海国图志》。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考点知识回扣1.英法联军侵华(1)根本原因:英国为扩大侵略权益。(2)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3)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自由进入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商船可驶入长江各口岸。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考点知识回扣2.火烧圆明园(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2)《北京条约》,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3)《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赔款。焚烧后的圆明园残迹考点知识回扣3.沙俄趁火打劫(1)沙俄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广,达60多万平方千米。(3)沙俄并未直接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却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特别提示】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考点知识回扣1.金田起义(1)背景:鸦片战争后,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1849年,广西又发生了饥荒。(2)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3)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由东王节制其他诸王。这起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考点三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现代雕塑)《天朝田亩制度》书影考点知识回扣2.定都天京(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在此定都,并改名“天京”。(2)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并没有真正落实)(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军事上重兵保卫天京,同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4)1859年冬,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制定了《资政新篇》。虽因缺乏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没有实施,但它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书影考点知识回扣3.天国悲歌(1)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2)1864年,在李鸿章的淮军和曾国藩的湘军的围攻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特别提示】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走向衰落。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性质: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4)意义: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5)失败的原因:①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②定都后领导人进取心衰退;③天京事变削弱了自身的实力;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四洋务运动1.总理衙门的设立(1)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等王公大臣主持。总理衙门正门(2)最初负责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开矿、筑路、办学等方面。(3)意义: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考点知识回扣2.创建近代军事工业(1)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建设近代国,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特别提示】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2)军事工业①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3)陆军逐步改用洋枪洋炮,采用洋操训练。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是主力。考点知识回扣3.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1)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2)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3)随着洋务企业的开办,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也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机器生产。著名的有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4)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5)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汉阳铁厂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中日甲午战争1.黄海海战(1)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2)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2.中日《马关条约》(1)日本攻陷辽东半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特别提示】清政府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是战败的根源。邓世昌考点知识回扣(2)《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年4月。②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大)【图解记忆】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③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考点知识回扣3.瓜分中国的狂潮(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2)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3)美国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六维新变法运动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2)目的:救亡图存。(3)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4)概况:康、梁等人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5)意义: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思潮的传播(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2)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物,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3)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许多人的信念,极大地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考点知识回扣3.“百日维新”(1)变法开始:1898年6月,农历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标志着变法开始。(2)变法内容:①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②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③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④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特别提示】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而不是“废除科举制度”,它是废除科举考试中呆板的文体形式,直至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除科举制。(3)变法结果: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新政诏令全被废除。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持续103天,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8课时 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课件 北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