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一二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画出表示物质的随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性易溶微溶20℃时溶解度/g1~10小于0.01温度100g饱和质量可溶难溶大于100.01~1溶解度温度溶解度温度一二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减小一二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2.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能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符号为g。一二【例题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25∶9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解析:固体的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以上说法中,A、C、D三项都体现了这一原则,而B项中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应该是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的饱和溶液是136g,即136g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故B错误。答案:B一二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1.意义一二内容表示意义举例(以上图为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如A、B分别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g和b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如C点表示M、N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g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D点表示t1℃时N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一二2.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1)陡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2)缓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可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下降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可通过升温的方法,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二【例题2】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一二解析:因甲和丙溶液的质量关系不确定,故t1℃时溶质质量关系无法判断,A错误;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B错误;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C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D错误。答案:C123456答案答案关闭A71.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固体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A.①②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12345672.20℃时,50g水中溶解了A物质5.5g恰好达到饱和,则A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无法确定答案答案关闭A1234567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借助溶解度曲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溶解度是描述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一个量,A正确;溶解度表示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的量,B错,C对;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中,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代表着不同的数值,可借此比较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D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4.已知氯化铵在60℃时的溶解度为55g,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信息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1234567答案答案关闭A1234567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B错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12345676.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温度/℃020406080100物质A的溶解度/g27.634.040.045.551.156.7物质B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1)A、B物质都属于(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物质。1234567(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如下图给出的曲线中,(填曲线编号)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的方法。答案答案关闭(1)易溶(2)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A物质大③(3)降温结晶12345677.(2018湖北荆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种物质在℃时溶解度相同。(2)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3)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4)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答案关闭(1)t1(2)40g(3)A(4)20≤a40
本文标题:2019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课件 (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1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