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整合政治隋朝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正式确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影响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灭亡:618年唐朝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贞观之治原因表现女皇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措施影响“开元盛世”改革措施表现安史之乱经过:755—763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影响: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经济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从605年起概况:“三点”“四段”“五河流”唐朝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唐都长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民族交往与交融文成公主入藏民族交融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鉴真东渡: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第6次东渡到达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概况影响玄奘西行时间:贞观初年贡献:主持译经和口述《大唐西域记》盛唐气象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艺术:书法、绘画和乐舞1.举例说明隋唐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并概括隋唐时期的总体特征(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如出现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经济: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3)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进一步交融。(4)对外关系: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5)文学艺术:唐诗繁荣,唐朝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唐代的音乐舞蹈多姿多彩。总体特征:政治清明、国家统一、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外交活跃;文化繁盛。2.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发展科举制度;严格考查官吏的政绩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3.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及影响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完善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4.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2)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交通发达,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乃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艺术方面。(3)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2018安徽)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2.(2018广东)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2018安徽)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CBA4.(2018贵州黔东南)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的是()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5.(2018福建)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6.(2017海南)“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CBD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择人”“唯才”,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太宗重用贤才、唯才是用的治国政策,故选D项。7.〔2017山东聊城(改编)〕“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C.隋朝的科举制D.秦朝的郡县制8.(2017江西)“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B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三省的职权,故选B项。C根据题干材料“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与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这说明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故选C项。9.(2017山东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10.〔2017山东聊城(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这一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材料一:门第(或出身)。材料二:才能(或学识)。(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参考答案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标题: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