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战略资料集(DOC 122页)
【文献号】1-749【原文出处】湖南社会科学【原刊地名】长沙【原刊期号】200502【原刊页号】80~83【分类号】C7【分类名】高新技术产业化【复印期号】200504【标题】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及其发展研究【作者】曾德明/孙耀吾【作者简介】曾德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2)孙耀吾,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2)【内容提要】高技术产业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集群的特征、动因和机制,其机理直接影响集群内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存在独特要求与多种选择;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特性及其对于网络体系的依赖等使基于集群的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发展呈现出新的内容和趋势,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摘要题】高新技术企业【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群/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正文】一、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机制及其对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影响(一)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动因与机制高技术产业群是指在高技术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相对于与一般的产业集群,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数量众多的高技术企业在空间上聚集;②高技术企业间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③形成具有稳定的技术经济联系的网络体系。这里的网络是指区域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结成的长期稳定关系。这些行为主体包括高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性行业、政府部门等。(胡珑瑛、叶元煦,2002)。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指向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功能联系;三是获得聚集外部经济效应,包括人才的外部效应、创新技术的溢出效应、良好的风险资本和资本运营环境等。高技术产业集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合作机制:Porter,MichaelE.(1998)指出:现代竞争依赖于生产力,面不是其拥有的投入要素或单个企业的规模。生产力取决于企业如何参与竞争,而不是其参与竞争的特定领域。位于某一特定区域的企业,其综合竞争能力受到当地经营环境的强烈影响。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合作机制作用的结果是,扩大了企业基于区域的生产能力,使创新的方向更加明朗并加快创新的步伐,促进集群内新的企业和产业的形成,鼓励企业与其他企业分享利益而不牺牲自身的灵活性。2.分工与互补机制: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形成、细化和延伸产业链,加强各环节上的分工与协作,提高了生产率。与此同时,基于专业分工与协作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性机制等也将相应发挥作用,提升了高技术企业及集群整体的竞争力。3.区域创新机制:Porter,MichaelE.(1998)认为集群对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集群内精明的顾客、优越的市场窗口、创新机会、创新资源、企业的学习行为、迅速行动的能力和适应性、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以及全方位的创新压力和持续的比较等构成集群创新机制的系列因素并使集群数十年来成为创新的核心。4.集群学习机制:集群为人力资源在成员企业间以及企业和服务机构间的流动、企业间合作互动、企业衍生、人员间正式或非正式沟通等在培训、教育、知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机构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集群学习促成了集群技术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态势(魏江,2003a)。5.网络效应:许多信息产品的消费需求存在相互依赖性,消费者使用一种产品将直接增加使用同种产品的消费者,这被称为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化(符正平,2002)。不仅如此,与最终产品配套的互补产品的需求同样具有网络效应,最终产品的用户基数越大,互补产品的生产厂家则更愿意提供与之兼容的配套产品。所以,对于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就是聚集网络外部化。事实上,网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良性循环使集群形成,恶性循环则可能使集群毁灭。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以上特征及机制将直接影响集群内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选择与决策。(二)高技术产业集群机理对标准化和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影响1.集群学习、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与外溢推动技术标准化。魏江(2003b)指出集群学习与组织学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学习行为的社会性特征和个体性特征差异,前者包括了知识积累和转移的社会化过程。魏守华(2002)在研究集群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对应关系时认为,知识、学习、网络关系和制度环境是一个学习型区域的构成要素;集群内技术创新的形成与积累源于微观竞争的压力与动力、区域环境促进创新系统的形成、对主导产业技术路径的把握和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先觉等系列因素。进一步,集群内技术的优先传播与扩散对于企业技术标准战略选择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为技术空间扩散模式中最基本的就是近邻扩散,即:由中心向四周扩散,随距离衰减。集群内的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有利于非编码化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非编码化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编码化知识的流动与扩散,获得技术垄断和差异化等竞争优势。正是通过这种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共同的技术标准,从而进一步扩大垄断优势。另外,我们认为并将进一步研究,产业集群、市场开放程度直接影响技术标准化水平,技术外溢因素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化密切相关。2.合作机制、区域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培养促进技术标准化。刘友金、黄鲁成(2001)认为,根据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集群所产生的区域创新优势是其最重要的利益来源。文中引用了A.萨克森宁(1981)对于硅谷半导体工业研究与开发分布的数据,得出结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可得性、“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吸聚作用、根植性等因素。很明显,这些因素与技术标准化水平密切相关。魏守华、石碧华(2002)进一步指出,由于集群可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技术标准在集群内容易被认同。采纳标准的企业越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卖出采用某一技术标准的硬件设备越多,就需要编写更多的软件来支持这种设备,这又增加了该设备的需求量,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与此同时,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由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为集群内技术标准的发起与推广采用奠定了创新能力的源泉与机制基础。进而,对于高技术产业,无论是集群的制度系统建设,还是互动网络的形成,都应该包含着共同制定和采用技术标准基础的要求与条件。3.地方优势产业成长、集群规模与产业群战略将内在地包含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张辉(2003)从行业标准及市场规范的角度分析指出,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一般都意味着产业集群在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产业集群制定整个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也就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王缉慈(2002)提出全球化下的本地化是认识产业群的出发点,产业群战略包括对于产业群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产业群战略的政策目标、产业群战略的内容、产业群战略的差异、产业群的服务机构(如产业标准和创意的组织与协调)以及产业群的灵活调整等。无疑,这在告诉人们应该基于集群来研究技术标准战略和从技术标准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群的发展。4.集群的需求、供给条件与长期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的有力支撑。符正平(2002)将集群的产生条件分为供给和需求以及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指出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聚集网络外部化的过程。我们认为,集群的供给和需求条件中将内在包含对制定和利用技术标准的供给和需求。最先进入的企业将扮演网络发起人、庄家或孵化器的角色,一般地,这些企业也将成为标准的发起者。进而,他们的标准、体制、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网络与地缘因素产生示范者——模仿者效应,而聚集网络外部化机理无疑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以及标准联盟战略。蔡宁、吴结兵(2002)研究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资源整合的关系,以及集群竞争优势与集群的规模和结构的关系时,认为特定的资源禀赋及其整合能力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对于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群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博弈中,单个企业在竞合博弈的网络化成长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一竞合过程又会加强集群内部的合作从而提高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二、高技术产业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产生与选择(一)高新技术产品的兼容性、循环递增收益与标准锁定Hill,CharlesW.L.(1997)指出,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兼容性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要求产品具有兼容性,以使互补产品能协调运行。兼容性问题通常通过采用通用技术标准或建立设计规范来解决。实践中,某种产品的安装基数决定了其兼容产品的可获得性。安装基数越大,应用软件的可获得性就越好。这对该种机器使用者获得的价值有积极的影响,将引起对该机器的更大需求,其反过来又会增加安装基数。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自我强化作用,因而被称为循环递增收益效应。它意味着一个公司越是成功地将他的技术发展成广泛接受的标准,他就会在今后获得更大的成功,从循环递增的角度,就是:成功带来成功,亦即国内学者所称的路径依赖性(当然,路径依赖还包括公司的技术沉淀等)和标准锁定。进一步,基于高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以下特点:一是技术要素在高技术企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快速发展;二是高技术企业市场整合(如兼容性要求)与分化(多个标准,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出现)及其竞争加剧;三是高技术企业对于网络体系的依赖性;四是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形式发生变化。近年来,高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化、标准战略选择与策略运用已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并表现出独特的操作要求。(二)高技术产业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选择技术标准是对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使用技术方法、方案、路线的一种约束;是限定企业按照法定的(可选择的)技术方法、方案、路线提供达到一定性能指标的产品的文件(葛亚力,2003)。技术标准战略是组织从自身的发展出发,利用技术标准这一武器,在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略(叶林威、戚昌文,2003)。芮明杰、巫景飞(2003)更为具体地提出,标准策略是指标准供应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是采取开放标准的合作策略还是封闭标准的不合作策略。Hill,CharlesW.L.(1997)指出,在高技术时代,标准战很普遍。在标准重要的产业,一个公司将他的技术确立为产业标准的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长期竞争地位和经营成败;而循环递增收益现象(亦即循环累积效应)是引导市场锁定到某一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一个准备发起一项新技术标准的公司的战略任务是:快速启动循环递增收益过程,以建立一个由互补品的使用者和供应商组成的自我强化集合体。一个公司将他的技术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标准的战略选择通常包括:特许(与OEM)协议,加入战略联盟,产品多样化,以及积极的定位战略。每一种战略选择都有它的利益、成本和风险。企业可以做出权衡、选择和组合。决定公司做出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模仿壁垒,配套资源,有能力的竞争者,以及充足的互补产品供给等。实践中,企业的技术标准战略组合主要有:1.坚定的独家供应商战略。这是指公司将自己定位为特定技术标准的唯一供应商。如果模仿壁垒高,公司拥有建立技术标准所需的所有配套资源,并存在关键配套产品的供应商,或者必要时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多样化来生产配套产品,采用这种战略非常合适。但实施这种战略要求与积极的定位相结合。2.被动的多重特许协议战略。这是指标准的倡导公司将技术特许给所有申请的公司,然后让这些特许持有者开辟技术市场。当倡导公司面临模仿壁垒低、配套资源缺乏、并有很多实力派竞争者时,这种战略是很合适的。3.积极的多重特许协议战略。这是指标准发起公司将特许使用权授予尽可能多的公司以建立标准基础,同时,采用积极的定位战略,以使公司成为该技术的主导供应商。4.选择合作伙伴战略。这是指技术标准发起公司与一个或者多个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并积极地)将公司的技术发展成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资料集(DOC 12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