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ICS11.020C5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Terminologyofnutrition2015-12-29发布2016-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Ⅲ…………………………………………………………………………………………………………1范围1………………………………………………………………………………………………………2总则1………………………………………………………………………………………………………3基础营养1…………………………………………………………………………………………………4人群营养17…………………………………………………………………………………………………5公共营养21…………………………………………………………………………………………………6临床营养24…………………………………………………………………………………………………7营养学研究方法30…………………………………………………………………………………………索引32…………………………………………………………………………………………………………ⅠWS/T476—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营养学会、上海市营养学会、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营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可佑、李珏声、赵法伋、柳启沛、程义勇、王光亚。Ⅲ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营养名词术语的定义或释义。本标准适用于营养工作,特别是营养标准的编写和实施。2总则2.1营养nutrition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2.2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生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2.3必需营养素essentialnutrient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2.4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多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2.5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少的营养素,主要指维生素和矿物质。2.6营养学scienceofnutrition;nutrition;nutriology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等。3基础营养3.1能量energy3.1.1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利用及消耗过程。3.1.2能量平衡energybalance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基本相等(不超过±5%)为平衡;能量1WS/T476—2015摄入大于消耗为正平衡;能量摄入小于消耗则为负平衡。3.1.3产能营养素energysourcenutrient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1.4能量系数energycoefficient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能量系数分别为17kJ(4kcal)、37kJ(9kcal)和17kJ(4kcal)。3.1.5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以kJ(kcal)/(m2·h)表示。3.1.6基础能量消耗basalenergyexpenditure;BEE24h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以kJ(kcal)/d表示。3.1.7静息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rate;RMR机体进食后3h~4h,没有骨骼肌活动的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以kJ(kcal)/m2h表示。3.1.8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机体在没有骨骼肌活动的静息状态下,24h的能量消耗。以kJ(kcal)/d表示。3.1.9相对代谢率relativemetabolicrate;RMR表示能量代谢的一种相对值。计算见式(1):相对代谢率=体力活动时的能量消耗-安静时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1)3.1.10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运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的代谢率的比值,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活动强度的指标。机体坐位休息时,每分、每千克体重摄氧3.5mL,定为1MET。3.1.11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activitylevel;PAL总能量消耗(TEE)与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比值,用以表示身体活动强度。计算见式(2):身体活动水平(PAL)=总能量消耗(TEE)基础能量消耗(BEE)…………………………(2)3.1.12总能量消耗totalenergyexpenditure;TEE即24h消耗的总能量,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妊娠营养储备、孕妇泌乳等所消耗的能量。3.1.13食物热效应thermiceffectoffood;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人在摄食,对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所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现象。碳水化合物、脂肪、2WS/T476—2015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分别为其产能量的5%~10%、0%~5%、20%~30%。3.1.14氧的热当量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氧热价食物在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3.1.15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respiratoryquotient;NPRQ碳水化合物、脂肪氧化时产生CO2量和耗O2量的容积比。3.1.16能量需要量energyrequirement估计能量需要量estimatedenergyrequirement;EER满足机体总能量消耗所需的能量。即满足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等所消耗的能量,以及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妊娠期的营养储备、哺乳期泌乳等所需要的能量。3.2蛋白质与氨基酸proteinandaminoacid3.2.1蛋白质protein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一类含氮大分子有机化合物。3.2.1.1完全蛋白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不仅能维持人体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食物蛋白质。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类中的卵清蛋白等。3.2.1.2半完全蛋白partially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3.2.1.3不完全蛋白in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玉米胶蛋白、豆球蛋白等。3.2.1.4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用作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参照物。常用鸡蛋蛋白质和乳蛋白质。3.2.1.5蛋白质折算系数nitrogenproteinconversionfactor蛋白质系数食物中的总氮量折算成蛋白质量的系数。一般为6.25。3.2.1.6粗蛋白质crudeprotein食物中通过含氮量测定推算出来的蛋白质。计算见式(3):粗蛋白质=食物样品含氮(N)(g)×6.25食物样品重量(g)×100%……………………(3)3WS/T476—20153.2.1.7氮平衡nitrogenbalance摄入氮与排出氮的动态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负氮平衡。3.2.1.8必要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ses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经粪便、尿、皮肤及其他途径排出的氮。3.2.1.9代谢氮metabolic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和粪便中排出的氮。包括尿内源氮和粪代谢氮。3.2.1.10粪代谢氮metabolicfecal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粪便排出的氮。3.2.1.11尿内源氮urineendogenous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排出的氮。3.2.1.1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parentproteindigestibility不考虑粪代谢氮时,机体对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程度。计算见式(4):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100%……………………(4)3.2.1.13蛋白质真消化率trueproteindigestibility在考虑粪代谢氮时,蛋白质吸收量占摄入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5):蛋白质真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100%………………(5)3.2.1.14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蛋白质储留量占吸收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6):蛋白质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6)其中储留氮及吸收氮的计算见式(7)、式(8):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7)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8)3.2.1.15蛋白质净利用率netproteinutilization;NPU蛋白质真消化率与蛋白质生物价的乘积。计算见式(9):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真消化率×蛋白质生物价……………………(9)3.2.1.16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efficiencyratio;PER在规定条件下,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体重增加量(g)。计算见式(10):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克数实验期内摄入的蛋白质克数……………………(10)4WS/T476—20153.2.1.17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氨基酸相对比值以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和它的比值。3.2.1.18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acidscoringpattern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所用参考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3.2.1.19氨基酸分aminoacidscore;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与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之比。计算见式(11):氨基酸评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100………(11)3.2.1.20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digestibility-correctedaminoacidscore;PDCAAS氨基酸评分与蛋白质真消化率的乘积。计算见式(12):PDCAAS=氨基酸评分×蛋白质白质真消化率……………………(12)3.2.1.21蛋白质互补作用proteincomplementary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之间相互补充,提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3.2.1.22酪蛋白casein乳中含有的一类蛋白质。由α-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和κ-酪蛋白组成。3.2.1.23抗生物素蛋白avidin蛋清中的一种碱性糖蛋白。与生物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生物素的吸收。3.2.1.24血红蛋白hemoglobin人体血液中一类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包括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3.2.1.25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的产物,为变性的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3.2.2氨基酸aminoacid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3.2.2.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
本文标题: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