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3.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4.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目标导航1.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重点)2.从近代化的角度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难点)基础落实壹深化探究贰内容索引达标检测叁基础落实壹1.克里木战争(1)战争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帝国“遗产”的斗争。(2)战争进程①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②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转到俄国的进行。③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④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3)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一、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奥斯曼土耳其克里木半岛巴黎和约(4)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①农奴制下,农奴劳动积极性低。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②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生活贫困;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不求进取。③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发展。2.变革的呼声(1)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实行立宪君主制。(2)“知识分子”群体: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工业农奴制沙皇专制思维点拨(1)克里木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2)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1.措施: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2.主要内容(1)政治上: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二、“解放”法令农奴制赎买3.局限性(1)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2)虽使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又受到的束缚。4.结果(1)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各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受到政府的严厉镇压。(2)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村社易错提醒(1)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历史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因此,近代化在俄国出现是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1.司法改革(1)内容:颁布《》,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2)影响:培养了法律人才,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改革进展缓慢,普通群众不具备法律意识。2.地方自治(1)内容: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由选举产生。(2)影响: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地方自治机关对本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未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三、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司法章程杜马3.对改革的总体评价(1)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迈出的重要步骤。(2)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改革中对农民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现代化四、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事件概况性质结果影响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俄国战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1905年革命开始于“”事件,城市罢工、罢课;农民暴动;军队哗变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遭沙皇镇压沙皇政府再次进行改革帝国主义流血星期日五、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目的:稳定农村社会基础,保护利益,扶持富农。2.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3.影响(1)积极方面: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大发展。(2)消极方面①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不公更加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②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任。贵族地主村社思维点拨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继续。这次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地位,造成土地集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富农,使社会不公更加严重。史论要旨(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军事、思想、教育、司法等的近代化。(2)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3)农奴制的废除并没能阻止1905年革命的爆发,1905年革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知识图示返回深化探究贰史料一①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对比表主题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对比项俄国英国比例生铁产量26万吨385万吨1∶15铁路里程1500俄里15000俄里1∶10史料二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②推动了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史料解读①在工业发展方面,19世纪中叶的俄国远远落后于英国。②指出了克里木战争与农奴制改革的关系。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提示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根据史料二,回答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史论总结克里木战争对俄国的影响(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导致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开始,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俄国国际地位下降,欧洲霸主地位丧失。(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主题二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史料一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①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史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②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史料解读①列宁的话实际上评价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指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问题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提示理由:经济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提示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史论总结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2)从内容上看①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②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返回达标检测叁1.“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材料表明工厂主的目的是A.坚决维护农奴制B.工厂主的积极性不高C.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D.有提高工人待遇的愿望1234√2.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从四个选项来看,D项的措施最有利于化解农民的敌对情绪,其他三项对农民来讲都是不利的。1234√3.“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⑤建立了村社农民管理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⑤√123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序》1234(1)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进程。阐释: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建设)。1234解析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