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课件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高考化学(浙江专用)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规律A组统一命题·浙江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反应8NH3+3Cl2 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B.8∶3C.6∶3D.3∶2答案A分析题给反应,当有3molCl2被还原时,参加反应的8molNH3中只有2mol被氧化,故选项A正确。解题思路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先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再分析反应中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2.(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溴元素仅被氧化的是 ()A.2NaBr+Cl2 2NaCl+Br2B.Br2+2NaI 2NaBr+I2C.3Br2+6NaOH 5NaBr+NaBrO3+3H2OD.HBr+NaOH NaBr+H2O答案ABr2和NaI反应,溴元素被还原;Br2和NaOH反应,溴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HBr和NaOH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审题方法一审题干,抓关键字词“溴元素仅被氧化”,二审选项,找出反应中溴元素化合价只升高的反应。3.(2017浙江4月选考,4,2分)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 Na2CO3+H2O+CO2↑B.Na2O+H2O 2NaOHC.2KI+Br2 2KBr+I2D.MgO+2HCl MgCl2+H2O答案C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辨析。只有C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选C。4.(2016浙江10月选考,4,2分)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C+H2O(g) CO+H2B.H2+CuO Cu+H2OC.Cl2+H2O HCl+HClOD.SO3+H2O H2SO4答案AA中的水作氧化剂;B中的水是氧化产物;C中氢、氧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无变化,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中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2016浙江4月选考,4,2分)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KBr+Cl2 2KCl+Br2B.CaCO3 CaO+CO2↑C.SO3+H2O H2SO4D.MgCl2+2NaOH Mg(OH)2↓+2NaCl答案A本题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反应2KBr+Cl2 2KCl+Br2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溴元素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符合题意;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时,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反应SO3+H2O H2SO4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6.(2016浙江10月选考,24,2分)已知还原性:S I-。向含amolKI和amolK2SO3的混合液中通入bmolCl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 +Cl2+H2O S +2H++2Cl-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 +2I-+5Cl2+4H2O 4S +I2+8H++10Cl-C.当a≤b≤ a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为amol≤n(e-)≤3amolD.当ab a时,溶液中S 、I-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a-2b)∶2b23O23O24O23O24O323224O答案C溶液中有amolI-及amolS ,由于还原性S I-,当通入bmolCl2时先发生反应①S +Cl2+H2O S +2H++2Cl-,后发生反应②Cl2+2I- 2Cl-+I2。当a≥b时,Cl2量不足,只发生反应①,A正确。当5a=4b时,amolS 反应完全,消耗amolCl2,剩余0.25amolCl2与I-反应,消耗0.5amolI-,故总反应为4S +2I-+5Cl2+4H2O 4S +I2+8H++10Cl-,B正确。当a=b时,amolS 恰好反应完全,转移电子2amol;当b= a时,S 、I-恰好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3amol,故可得2amol≤n(e-)≤3amol,C错误。当ab a时,反应①进行完全,生成n(S )=amol,反应②未进行完全,n(I-)=amol-2(b-a)mol=(3a-2b)mol,n(Cl-)=2bmol,D正确。23O23O23O24O23O23O24O23O3223O3224O7.(2015浙江10月选考,25,2分)已知氧化性Br2Fe3+。向含溶质a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bmolCl2,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Fe2+Br-Cl-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Cl2 2Fe3++2Cl-C.当a=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3+)∶c(Br-)∶c(Cl-)=1∶2∶2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Br-+3Cl2 2Fe3++2Br2+6Cl-答案C氧化性Br2Fe3+,说明Br2可将Fe2+氧化成Fe3+:2Fe2++Br2 2Fe3++2Br-,还原性Fe2+Br-,结合还原性Br-Cl-,可知A正确;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因还原性Fe2+Br-,故先发生反应①:2Fe2++Cl2 2Fe3++2Cl-,后发生反应②:2Br-+Cl2 Br2+2Cl-,当a≥2b时,因Cl2不足,只发生反应①,B正确;当3a≤2b时,Cl2充足,Fe2+和Br-均被完全氧化,反应①+反应②×2得总反应:2Fe2++4Br-+3Cl2 2Fe3++2Br2+6Cl-,D正确;当a=b时,由反应①知amolFe2+被完全氧化成amolFe3+,消耗 molCl2,由反应②知剩余的 molCl2可氧化amol的Br-,Br-剩余:2amol-amol=amol,故最终溶液中c(Fe3+)∶c(Br-)∶c(Cl-)=a∶a∶2a=1∶1∶2,C错误。2a2a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规律1.(2019北京理综,10,6分)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FeCl3)Fe粉BNaCl溶液(MgCl2)NaOH溶液、稀HClCCl2(HCl)H2O、浓H2SO4DNO(NO2)H2O、无水CaCl2答案B本题考查Fe3+的氧化性,Mg(OH)2、Cl2、NO、NO2的性质等知识,借助实验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识记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试题需要考生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性质与实验方法的关系,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A项,用Fe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3+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项,除去Cl2中的HCl杂质一般用饱和食盐水,用水除会损失部分Cl2,同时Cl2与H2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NO2和H2O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易错易混除杂问题往往会被“理想化”,即加适量试剂就能全部除去杂质,但实际很难做到这一点。B项中除杂试剂稀盐酸是用来除去过量的NaOH的。2.(2018北京理综,9,6分)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BC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答案C本题考查HClO、HNO3的氧化性和Fe(OH)2的还原性等相关知识。C项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是因为Ag2S比AgCl更难溶,AgCl转化为Ag2S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3.(2016上海单科,13,3分)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 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LHF,则转移0.8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答案DA项,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得到的氧气为还原产物。B项,O2F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O2F2是氧化剂。C项,因没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故无法确定4.48LHF的物质的量,则无法确定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D项,由反应方程式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4.(2015上海单科,21,4分)(双选)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答案AD根据信息可知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Na2S+4SO2 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 mol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835.(2015上海单科,4,2分)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答案B单质的沸点与晶体类型有关,与非金属性无关,B项错误。6.(2015北京理综,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5分)(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入Ag+发生反应:Ag++I- 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②向右管中加入1mol·L-1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1)反应“2Fe3++2I- 2Fe2++I2”为可逆反应,当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说明有色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即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2)实验ⅱ中加入了FeSO4溶液,有色溶液的稀释也会导致溶液颜色变浅,因此需做对比实验,以排除溶液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4)①K闭合后即形成了原电池,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 Fe2+,故b是原电池的正极。②根据该同学的推测,若I-的还原性弱于Fe2+,则应发生反应:I2+2Fe2+ 2Fe3++2I-,其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3+,即b作原电池的负极,由①中现象可知,此时电流计指针应向左偏转。(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0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