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云南专版)2019版中考生物 第2讲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第2讲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考点3生态系统考点4生物圈精讲案·学易考点3生态系统(近三年云南3次必考,昆明3次必考,曲靖4次必考)命题解读此考点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形式,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搭配食物链(网)图。(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会正确书写食物链,会数完整的食物链,会判断生物之间是竞争还是捕食关系,理解食物链(网)只有生产者和精讲案·学易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不纳入其中;(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生物富集作用。例1(2017·曲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据此可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 (C)A.虾→小鱼→大鱼B.水→虾→小鱼→大鱼C.微小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D.泥巴→虾→小鱼→大鱼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会正确书写食物链”,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起到最高营养级止。在写食物链时,要注意加上生产者(绿色植物),四个选项中由生产者开始的只有C选项。例2(2016·昆明)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食草籽的鸟→鹰。(2)鹰与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填“捕食”或“竞争”)(3)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光。(5)若由于农田周边的树木被砍伐,食虫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题思路(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起到最高营养级止。做此类题最好先圈出食物网中的生产者和最高营养级,此题的生产者是禾谷类,最高营养级是鹰,此题就呈现出两条食物链:禾谷类→食草籽的鸟→鹰;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显然,前一条食物链短。(2)由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所以食物链(网)只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有相同需求的两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通过吃与被吃联系起来的两种生物存在捕食关系。(3)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纳入食物链(网)。做此类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忽视题干中的限定词语,此题“生物部分”就是限定词语,所以答案只能是分解者,而不能填非生物部分。(4)一切生物最终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光。(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易混点辨析(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起到最高营养级止。(2)食物链(网)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纳入食物链(网)。(3)食物网中只有竞争和捕食关系。(4)一切生物最终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光。(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8)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也叫富集作用)。考点4生物圈(近三年昆明1次,云南、曲靖未考查)命题解读(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例3(2012·昆明)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D)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解题思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共约20千米的范围。1.生物圈的定义是 (A)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形成生物圈C.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形成生物圈D.地球就是生物圈实战预测2.“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B)A.青虫→燕子B.植物→青虫→燕子C.青虫←燕子D.植物←青虫←燕子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2)草和兔的关系是捕食;兔和鼠的关系是竞争;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鼠、鹰、蛇等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4)为减少害虫对牧草的危害,牧民会在草场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5)上面的食物网中只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成分。(6)若某种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数量大增,在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考点3生态系统1.(2018·曲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除草,农作物与草之间的关系是 (A)A.竞争关系B.合作关系C.寄生关系D.共生关系试真题·练易2.(2016·曲靖)池塘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如果该池塘被农药DDT污染,一段时间后,此食物链中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A.大鱼、藻类B.小鱼、水蚤C.水蚤、小鱼D.小鱼、藻类3.(2015·云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B)A.罗平油菜田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C.香格里拉草原D.大理洱海4.(2012·昭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三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B)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5.(2012·昭通)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D)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自动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海洋生态系统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6.(2018·昆明)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有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喜鹊→雀鹰。(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有毒物质不易分解,难以排出体外,随食物链积累到下一营养级,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也叫富集作用)。(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7.(2018·云南)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2)牛与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吃与被吃)。(3)细菌、真菌能将牛和草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光能)。(5)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2018·曲靖)下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把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图中食物链共有1条。(3)鸟类被大量捕杀后,图中生物先减少后增加的是①(填序号)。(4)虫与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9.(2017·昆明)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之一为:草→鼠→鹰。(2)草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3)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随着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原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调节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之一是鹰和鼠之间因存在捕食(填“捕食”或“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10.(2013·云南)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从功能上看,图中A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草→兔→鹰。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害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4)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答两点)植树造林、少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考点4生物圈11.(2017·昆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C)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12.(2011·云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 (B)A.恒定的B.有限的C.无限的D.不受环境影响的
本文标题:(云南专版)2019版中考生物 第2讲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1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