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力和运动考点1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知识点要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适用范围对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条件(1)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是不存在的;(2)该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0,它的作用效果跟不受任何力的效果相同结果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考点1考点2知识点要点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理解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大还是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是受力还是不受力,都有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惯性大小可以由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来体现惯性与力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它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力必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考点1考点2利用惯性解答问题时应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2)此物体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此物体某部分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将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某部分若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结果出现了什么样的现象。考点1考点2二力平衡知识点要点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应用①二力平衡时,计算其中一个力;②根据平衡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③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平衡力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一般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考点1考点2命题点图片练一练惯性现象(沪粤八下P52图7-27)1.(2019·陕西中考)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惯性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考点1考点2命题点图片练一练惯性现象(沪粤八下P55图7-36)(也可以考查力的作用效果)2.(2019·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会落在原处考点1考点2命题点图片练一练惯性现象(人教八下P18图8.1-4)3.(2019·安徽桐城市期末)斧子的手柄松了,小明用撞击手柄下端的方法使斧头紧套在手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柄突然停止运动时,斧头由于惯性仍然向下运动,所以紧套在手柄上(沪科版八年级P129图7-8)4.如图所示,学校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员最终落回地面考点1考点2命题点图片练一练二力平衡(人教八下P20图8.2-2)5.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应使和小车接触的桌面尽量光滑,为的是减小摩擦;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砝码的数量;若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使小车扭转一定角度考点1考点2命题点图片练一练力与运动的关系(沪粤八下P50图7-25)6.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示意图,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三种情况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或相同)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考法1考法2考法3惯性例1(2019·湖南邵阳中考)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B解析: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具有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即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考法1考法2考法3方法归纳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该物体却具有惯性。(4)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练1(2019·四川凉山州中考)在凉山州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来自各校的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赛中涉及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落向地面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D.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D解析:球在空中飞行,处于运动状态,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错误;惯性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速度,不能增加惯性,故C错误;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故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故D正确。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练2(2019·广西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D.学校路段减速慢行B解析: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否则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在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得更远,属于利用惯性,故B符合题意;车行驶要保持一定车距是为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学校路段减速慢行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考法1考法2考法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2(2019·黑龙江中考)超市里,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与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解析: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不是平衡力,故A说法错误。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这两个力受力物体都是购物车,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是平衡力,故B说法正确。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方向都竖直向下,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说法错误。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作用在小明的胳膊上,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作用在脚上,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说法错误。考法1考法2考法3方法归纳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项目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力的性质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同一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力的示意图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练3(2019·邵阳中考)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解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考法1考法2考法3力和运动的关系例3(2019·贵州铜仁中考)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考法1考法2考法3方法归纳分析力与运动的三个关系(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物体在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故A错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练4(2019·安徽滁州模拟)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4m/s。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当拉小车的绳子突然断开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仍为4m/s。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练5(2019·江苏宿迁中考)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出现向后倾的现象C.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A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A说法正确。乘客和汽车原来都是运动的,汽车急刹车,乘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要向前方倾倒,故B说法错误。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桌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则二力的大小相等,故C说法错误。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说法错误。实验点1实验点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方向: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目的;转换法的应用;得出实验结论的探究方法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尺子实验过程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水平面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观察小车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远近实验结果毛巾阻力大小车运动距离小棉布阻力较小小车运动距离较大木板阻力最小小车运动距离最大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即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实验推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实验点1实验点2注意事项: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经过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出来,接触面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里,用设想接触面完全没有摩擦的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大一轮 第5章 力与运动 第二节 力和运动素养突破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8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