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中国古代史主题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明清加强君权6年6考易错提示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反映出我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命题热点综合考查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关联拓展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朝代措施影响秦朝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考点2明清时期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6年6考2016、2015、2014、2013年考查关联拓展郑和下西洋进行的对外贸易不计较经济利益得失,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财富。2.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易错提示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考点3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年3考考点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6年2考易错提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中国近代社会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明清兴替和君权的强化命题解读明清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封建君主只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君主的权力来稳固统治。明清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题型多变,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涉及。1.[2017·青岛,15题]《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D)A.扩大六部权力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2.[2014·青岛,8题]明太祖(下图)即位后,一直觉得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而胡惟庸这样无德之人的任意妄为恰好为他废除这个制度提供了一个借口。该制度指的是(A)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内阁制度3.[2013·青岛,9题]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C)A.阿骨打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4.[2012·青岛,10题]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A)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2017·青岛,41(2)(4)(5)题]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太平盛世;横看世界历史,清朝前期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孔立编《中国历史小丛书》材料三康、雍之世,政治还算清明,财政亦颇有余蓄。到乾隆时,虽然政治已腐败,社会的元气,亦已暗中凋耗了,然表面上却还维持着一个盛况……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军机处。(2)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清朝前期统治者的“编纂”行为?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加强了思想束缚,是文化专制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清朝的衰机”的内部因素。君主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的政策;重农抑商的政策;文化专制的加强。(任答三点即可)6.[2013·青岛,37(3)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取消科举考试。——汤因比《历史研究》请回答:材料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八股文。猜押预测1.《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AD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4.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DC命题点2明清对外交往与冲突命题解读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冲突主要包括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复习时要构建知识网络,对重点知识准确识记,并理解区别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等人的远航。7.[2017·青岛,16题]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C)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8.[2015·青岛,10题]《奔赴索马里》歌中唱到:“中华勇士,铁血男儿,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这里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B)A.波斯湾沿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印度半岛D.阿拉伯半岛和红海沿岸9.[2013·青岛,10题]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A.目的B.起止时间C.远航次数D.所到地区10.[2012·青岛,12题]“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C)A.戚继光B.林则徐C.郑成功D.郑和11.[2016·青岛,41(2)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请回答: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郑和远航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目的有什么不同?再请分析中国“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郑和远航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是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郑和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开支巨大,缺乏必要的经济动力;明清政府的禁海(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的“重本抑末(或重农抑商)”政策等。(至少两点,意思相近即可)猜押预测5.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A.郑和的船队庞大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C.指南针用于航海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6.《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郑和下西洋B.吴国船队到夷洲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CA命题点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2.[2012·青岛,11题]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A)①文成公主入吐蕃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③设置驻藏大臣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13.[2012·青岛,36(2)题]近年来,以“世维会”为代表的疆独势力借助国际势力支持不断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外交部发言人于2012年5月14日就“世维会”在日本召开所谓“四大”时说,“世维会”是彻头彻尾的反华分裂组织。新疆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摘自人民网请回答:清朝乾隆帝时,为了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伊犁将军。猜押预测7.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台湾府B.实行改土归流C.设立宣政院D.设立驻藏大臣8.下列史实不属于元朝、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是()A.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B.清朝规定历代达赖、班禅经由中央政府册封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9.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ACC命题点4明清经济的发展14.[2013·青岛,8题]《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ù)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C)A.地主B.农民C.早期的资本家D.早期的雇佣工人猜押预测10.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C
本文标题:(青岛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中国古代史 主题6 统一多民族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0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