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命教育调查报告吴鹏超在我校进行的生命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撰写了一份调查试卷,通过分析这份调查试卷的结果,给我平日的教学很大启发,下面就我的这份试卷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①在心理健康教育与交往品德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现实生活中,初中生对于生命历程中的种种曲折、不幸等,往往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面对某些生命历程中的意外事件,他们可能缺乏适当的应对能力。如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可能因此产生轻生念头;因人际关系及情感导致心理问题并最终导致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单亲家庭引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他们的孩子其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力的脆弱已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这不仅有心理偏差方面的原因,也有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的问题。而新课程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适于心理教育和交往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是以“成长中的我”为主题,一般都会体现以下方面:“珍爱生命、直面挫折、坚强意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调控情绪、乐观向上、悦纳自我、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等”。这些内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处处体现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不仅要学生尊重自我,更要尊重社会与他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确面对压力和正确对待成功,以更好的融入社会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中,教材从“永不放弃生命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三个栏目对“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进行展开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当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或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决不轻生,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好材料。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交往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以“我与他人、我与集体”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父母的沟通、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平等尊重宽容、团结合作与竞争、诚实守信等”。人际交往能力差,无法与他人沟通,无法融入社会,也是不少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导致行为失控的重要原因。因此教材中以上有关“交往品德”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又一个有利素材。②在法律知识教育和人身安全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法才会有自由,生命和生存才会有保障。教材中有关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围绕“我与社会”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克服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亲近社会、崇尚公平、维护正义等”。例如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教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法制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③在国情国策教育和责任使命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这部分内容围绕“我与国家”的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承担社会责任和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中体现生命的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国情、了解国策,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更加要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做到尊重他人与社会,敬畏自然与生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胸怀天下。正确看待融入社会必备的良好的品质和素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和学习,既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了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认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自觉把祖国的前途命运、人类的幸福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社会为国家的奉献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其实生命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和课堂教学的各个学科。生命因运动而飞扬,生命因歌唱而精彩,生命因展示而美丽,这些对生命的诠释是音、体、美课堂教学的任务,而生命思维智慧的启迪,技能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体现均离不开数、理、化教学的渗透。
本文标题:生命教育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3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