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题型突破02 图像题课件
题型突破(二)图像题题型解读图像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图像来提供信息,以考查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类试题具有形象直观、概括性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常见考查类型有溶解图像、pH图像、金属和酸(盐)反应图像、酸碱盐优先反应图像以及各物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综合图像。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懂题意,从图像及相对应的文字中提取信息(数据、性质、规律等),然后与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迁移、整合后,判断解答。题型解读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坐标轴的含义,抓住曲线上三个点——起点、拐点、终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曲线上的拐点往往对应着某一个反应的停止或开始。类型一溶解图像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以及溶解度不同的物质的结晶方法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某种溶质,曲线起点为原点,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续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一定温度下,向某接近饱和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物质,曲线起点在纵坐标上(非原点),溶液未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例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图T2-1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B.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至原温度B例2[2019·大庆改编]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2-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T2-2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小于BD.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_____g[答案]C100[解析]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任何溶液都能变为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故变为不饱和溶液;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故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B需要溶剂多,所得溶液的质量A小于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150克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50g,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溶质不变,故设需水的质量为x,则50g=(150g+x)×20%,x=100g。类型二金属与酸(盐)反应图像例3[2019·上饶模拟]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T2-5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X、Y、Z分别表示镁、锌、铁B.铁消耗的盐酸质量最大C.镁、锌、铁过量,盐酸不足D.镁、锌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图T2-5[答案]C[解析]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例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图T2-6A.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B.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C.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D.向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答案]A[解析]镁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镁粉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完后,镁与硝酸铜反应,镁与硝酸铜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也减小,等质量的镁参加反应,与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少更多,A正确;锌过量时,硫酸铜完全反应,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最终减小为0,B不正确;铜与硝酸银反应时,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不变,但由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直到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C不正确;开始时金属单质的总质量不为零,D不正确。类型三pH图像例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T2-10A.①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B.②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C.③向等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D.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答案]C[解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pH开始时应大于7,完全反应时等于7,过量后小于7;向pH=11的碱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碱性减弱,pH变小,逐渐趋近于7,但不会小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盐酸,溶液的pH减小,但最终溶液pH不会小于2。类型四酸碱盐优先反应图像例6[2019·孝感]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T2-1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T2-13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Cl2+2NaOHCu(OH)2↓+2NaCl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A.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氢;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时,溶液中发生的是氯化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的反应,即CuCl2+2NaOHCu(OH)2↓+2NaCl;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类型五综合图像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及元素种类的变化化学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如图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如图②(续表)反应物质量的变化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直至反应停止,反应物过量时,反应物有剩余最终不为0,如图③;若完全反应,则反应物最终为0,如图④(续表)生成物质量的变化在某种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若立即反应,曲线的起点在原点处,随着另一种物质的加入(或时间的推移),生成物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质量达到最大,以后保持不变,如图⑤;若过一段时间才反应的,曲线起点在横坐标上,如图⑥;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加快,曲线变陡,但生成物的质量相同,如图⑦(续表)固体物质质量变化⑧固体物质燃烧只生成固体:反应前固体质量不为零,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先增加后不变,如铁丝的燃烧⑨固体物质燃烧无固体生成(固体分解产物中无固体):若反应后无固体生成,则反应过程中固体总质量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固体总质量为零,如碳的燃烧(续表)固体物质质量变化⑩固体物质分解产物中有固体:反应物为固体,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不为零,曲线起点位于纵坐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总质量不断减小,至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且不为零,如加热高锰酸钾(续表)其他⑪反应物状态改变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⑫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例7[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T2-19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答案]D[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开始时溶液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加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后大于7,故A错误。向等质量的铝和锌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开始时金属足量,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因为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最终铝的拐点高,故B错误。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产生氧气质量相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反应,镁完全反应,即反应结束时镁的质量为0,氧气有剩余;氧化镁是生成物,因此氧化镁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至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故D正确。例8[2017·江西样卷一]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T2-20所示趋势的是()选项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A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量溶质质量B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的质量D向铜、锌混合粉末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的质量图T2-20固体质量B
本文标题:(江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题型突破02 图像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5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