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课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考点二继承与发展总纲目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③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考点一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影响(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①现实生活中的、具有②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传统③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④继承性。(3)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⑤民族性。(4)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⑥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⑧积极作用。判断1: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提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判断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提示:✕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⑨精华、去其⑩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 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 精华和 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要在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思考: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但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形成,“4+2+1”家庭结构的形成,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提示: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②对待“养儿防老”观念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剔除其愚昧思想,增加时代内涵,使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 1.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传统文化的特点 比较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知识拓展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3.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图示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强调的重点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知识拓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典例1(2016江苏单科)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B)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中“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鲜明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时代的先进性是指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强大的包容性是指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C、D均与题意不符。典例2(2018江苏单科)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D)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笙体现了传统文化,承载着美学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故D正确切题。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教师备用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我们要继承它,不能让它消亡。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③传统的乡村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在保留传统乡村文化基础上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与城市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又保持自己的特色,就能发挥传统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④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传统乡村文化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考点二继承与发展 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①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②革故鼎新”。(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③文化传承。(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④传承者和⑤享用者。判断: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继承。提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继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⑥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⑦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⑧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⑨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判断: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提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属于经济领域。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等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 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 创造。(3)随着 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判断: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特定功能。提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继承发展原因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提醒(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对文化的继承,是批判地继承。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本土文化,也无论是民族文化、世界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继承。(3)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文化继承中,不能原封不动地全盘继承,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4)不能认为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清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名师点睛区分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继承 区别侧重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同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态度洋为中用,吸收借鉴古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