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今中日战略文化比较《大学军事科学概论》专题讲座军事教研室赵章海zzh@swjtu.cn;xpbhy@126.com电子作业.自主选作一、如何理解中日战略关系的死结及前景?二、如何理解“军事观念落后”使近代中国两次险些亡国?三、如何理解正确面对被侮辱、被损害的百年近代史?四、您对本讲座的感悟或意见建议。作业交付:校园网邮箱:zzh@swjtu.cn126网邮箱:xpbhy@126.com评师网:西南交大pinflaoshi.com(课件后附参考答案,但希望同学能有独到观点)授课要点人类历史发展,表明一条清晰脉络:民族生存环境→民族主导心理→民族战略文化→民族国防战略,是不可抗拒的理论规定性,没有例外。一.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历史进步性无外向发展之需求→内涵式→复合型→包容性二.日本传统战略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有外向发展之需求→外延式→分裂型→扩张性三.民族战略文化生成及遗传的比较民族心理→民族遗传→民族特质→民族基因四.中国近代史反思及现代价值取向圆明园→义和团→百年屈辱→强弱文化心理→真伪爱国主义一、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历史进步性1、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及内涵式传统中华文明以中原文明为核心,融合、同化了带有一定扩张性的羌、狄、戎及草原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复合型文明。华夏民族“东渐于海、西渐于沙”的自然屏障,依附土地的生产方式,天眷中华、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派生出无外向发展之需求,而倍加珍惜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心理,“重天命、讲礼义、大一统”的战争观,以及中庸、仁义、平和为最高价值取向的“内涵式”传统战略文化的基本走向。(生存环境→民族心理→战略文化→国防战略)2、中华民族原生文明的时代特色据专家断代,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原生文明基本生成期,民族崛起的战略理论也开始酝酿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生产关系的进步带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全面繁荣。社会的大变革,是以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为基础的,往往伴随着战争——这个最后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形式。军事、战略与农耕文化联姻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色。3、中华文明最高境界的战争艺术•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发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思想活跃。兵家谈兵、诸子论兵、学派林立。从各自的立场、观点出发,考查、切磋、研究军事,促进军事思想空前发展。•同时,儒、道、墨等学说向军事渗透,产生出“义战、慎战、守战、谋战”等战略理论,形成“正义、慎兵、伐谋”等最高境界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以“和”为精髓的战争观,就是突出代表,充满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结论•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由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派生,呈现出不可抗拒的理论规定性。例:《将相和》即以文武之道,论述宽容、礼让、和谐等中华美德,及其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中华文明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先进文化,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保障了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也必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二、日本传统战略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比较是历史的透视镜,对照西方传统战略文化传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今日世界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1、西方文明的缘起西方文明源于地中海文化圈,是一种分裂、扩张型的外延式文明。地中海周边自古是欧洲人依水而居的栖息地;地理特征是土地贫瘠、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急剧膨胀后,人们不得不产生迁徙之念,随之萌生了向海外发展的航海文明及商品经济特征,派生出“外张力”的战略文化传统。地中海文明造就海洋战略地中海文明,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迄今仍在主导世界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思维定势的发祥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崛起时代兴起的抢占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文化,不仅导致了全球地理大发现,也使西方坚船利炮的海洋战略打败了东方闭关锁国式国防。2、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明混合的怪胎(生存环境→民族心理→战略文化→国防战略)(1)日本民族文化的决定因素地处东方的这个岛国,古代曾长期师以中国,从文字、建筑、礼仪、服饰等亦步亦趋。但其恶劣的自然地理及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他的类似于西方的扩张型战略文化因素。日本经明治维新后,抛弃了东方战略文化,转向西方,建立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洋战略,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大和文化”及岛国思维特征。(2)日本的岛国思维特征A、缺乏哲学、理性思维日本文化基本属于泊来文化,既有长期师以中国的东方情结,又有转学西方的扩张色彩。中西文化本质不同,加之日本民族缺乏主导、核心文化,形成缺乏理性及哲学思维的混合文化。其表象文明呈东方色彩,其实质战略呈西方特征。这是他自古无哲学大家问世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近现代实施侵略扩张战略,现在依旧“民族不自省、国家不自重”的根本原因。实用主义思维B、主导性弱、附属性强日本古代依附中国,因为当时中国最强大;近代追随西方加入八国联军,为虎作伥;现代先追随德国,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之一;战后依附美国,唯美是从。这种从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依附性、从属性,与其民族文化内涵及实用主义思维特征有直接关系。C、心理自卑、铤而走险日本的岛国地理环境及生存、发展的环境,是他产生自卑心理、垂涎大陆的主要动因。日本人扩张和开拓背后的动力,首先则是岛国贫瘠的资源、狭小的生存空间,多火山、地震灾难,带来深重的生存危机感。另一方面,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们仅靠个体很难独立生存。从而造就了日本人个体敏感多疑,但团队意识极强的进取、开拓型民族性格。有自卑心态的个人,其行为往往有违常态、易走极端,为达解脱目的而不计代价、不择手段。有自卑倾向的民族,也会以本民族利益为赌注,不惜铤而走险,以战争手段强夺其他民族生存之地及战略资源.日本自古视朝鲜半岛为跳板,视我国东北、台湾及台湾海峡为“生命线”,就是幻想有朝一日跳出海岛,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日本倚重于海军的扩张,战略企图则十分明显。心理卑琐的民族一但有机会,还会妄称尊大。据说,希特勒本人就是个有自卑心态及性格特征的人,这样的人作为国家领袖,必然首先拔高自己及本民族地位,因而人为制造出“大雅利安民族优越论”,并将民族绑上战车,拖入侵略战争的罪恶深渊。“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日本人的大和论与纳粹的大雅利安论,属异曲同工。这种急功近利的浅薄文化,最容易产生政治近视、经济短期、军事盲动;导致“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带给人类的启示:文明的民族不一定杜绝野蛮;民主诉诸的是一个国家的内政,在国际关系中迄今没有民主可言,不能保证对外不实施野蛮的侵略战争。民主国家可以同时是侵略成性的国家;如果政府的运作服从于人民的意志叫民主,那么,民族普遍的扩张意识一定会导致军国主义。民主国家一旦发动战争,就是致命、灭绝性的;比专制国家要危险得多。人类历史上,民主国家对民主国家的战争曾造成巨大灾难,实例不胜枚举。日寇暴行罄竹难书(3)民族文化哲学底蕴决定其对战争之罪的反思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双膝跪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前,代表德国道歉。世界媒体一致评论: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于2008年3月18日,在以色列议会用希伯来语再次道歉:大屠杀导致的文明破裂是空前的,犹太人大屠杀是德国人最大的耻辱之源,我向受害者鞠躬,向幸存者和所有帮助他们幸存的人鞠躬。日本战后不自省、不自重,从未向受害国道歉,更谈不上战争赔偿。专家认为:日本道不道歉并不重要,关键是中国要自强,这才是国家安全的最主要保障,也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3、中日海洋战略观的比较(1)南海危机的根源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旨在宣扬“永乐皇威”,是和平走向世界。既是民族战略文化使然,又有帝王意志主导。清代“甲午海战”,中日海军实力基本相当,却输在“求和重防、以守为攻”战略指导方针:“无事扬威海上,有警收进海口”是纯粹的乌龟战术。以史为鉴,我国面对现实的海洋危机,至今无所作为。不仅海军落后,海洋管理、保护、开发、科学考查也都远远落在日本人后面。南海诸国敢于觊觎南沙,根子还在于我们海洋战略观念的落后。南海危机,解决方针宜早不宜晚,美国的介入,将使南海问题国际化。(2)钓鱼岛争端的根源根子在国民党,当年拱手将琉球群岛送给了日本。心理上怯懦,现在又无力保卫领土主权,所以对钓鱼岛争端态度暧昧。根源在蒋介石,当年出卖琉球群岛国家主权事实俱在,失去一揽子解决中日领土争端的最好机会,才形成现在日本重新强大后,企图永霸琉球的野心。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曾主动向蒋介石建议:琉球群岛是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战后应归还中国,蒋介石未曾表态。几天后蒋回答:琉球问题还是美国托管为好。从而,失去千载难逢的机遇。根本在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砝码。蒋失去大陆政权退缩台湾后。三年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交恶。出于政治、军事格局考虑,美国结束托管时,将含钓鱼岛在内的琉球群岛一并交给日本。养虎为患,必受其乱。历史机遇造成钓鱼岛争端。日本攫取钓鱼岛的根本目的是资源,是其单方主张的200海里经济专属线。中国坚持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不属琉球群岛。(3)民族性格及历史责任日本民族崇尚强者,彻底战败后无条件投降、接受惩罚,他认为理所应当。你不惩罚他,他反而认为是向他示弱,就看不起你。中国人太善良,过分宽容,同情弱者,甚至以德报怨,却往往得不到应有回报。日本战败后,作为战胜国,惟一未惩罚日本的就是中国。美国占领了日本本土,苏联占领了日本北方四岛。而中国连赔偿都没要,失去了让日本彻底认罪的最好时机。农夫与蛇、孰是孰非?历史造成了中日关系现状,双方都有各自应负的历史责任。南海与东海危机,打与和的解决方案都有前车之鉴,关键是综合国力的依托以及国际大环境的考量。4、中国近代两次几近亡国的教训中国近代的两次民族大危亡:第一次,一贯排斥外来文化的晚清政府利用民间力量抵制西方文化,怂恿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列强割据,中国濒临分裂消亡。第二次,率先奉行海权战略的日本,推行以日本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及军事战略,先据朝鲜,后占东北、华北,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再次陷入民族危亡。军事与国防战略落后的教训回顾历史,将中国近代几近亡国之痛简单地归结为“经济不发达、政治制度落后”,缺乏说服力。1895年(甲午)时,中国经济远远高于日本;1937年(七.七)时,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所以最直接原因是军事观念、国防战略落后,没有制海权制空权,结果只能是惨败。这种经济强国败给弱国的教训,历史并非罕见。日本是制造“中国威胁论”的总根源5、中日战略关系的死结及前景民族战略文化的差异是不以两国政治家的开明意志为转移的,中日关系异常脆弱。主要原因是:(1)两国关系一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个难以缓解的“死结”。即日本长期不能摆脱“美主日从”的国际战略框架,也就不能实现对华战略和解。反之中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对日战略信任。(2)日本经济的低谷徘徊期,正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强烈的反差使日本人“岛国思维”神经再受刺痛,猥琐、酸楚的心理不平衡使之“中国威胁论”油然而生。对此,温总理曾慷慨陈词、正气凛然地表述对日强硬态度。(略)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日本的地理及文化特征,决定了他不对外侵略将无法持续发展的“岛国思维”本性。日本民族的不安分,是其本性使然。中、日战略关系就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迟早还要进行较量。但这种较量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军事的,将取决于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和国际大环境的走向。专家认为: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面向未来。看日本要用“双筒望远镜”,不能只记前恶及其劣根性。中日关系需要警惕、批评、向前,这将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三、民族战略文化生成及遗传的比较不同文明类型造就迥异的民族心理,不同民族基因及民族心理,既制约民族发展战略,又可以培养与遗传。1、民族心理的生成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处世方方式.社会学家指出:按照文明类型划分,中国传统文明属于宽容、温和而保守自闭的大陆性农耕文明;而日本属于狭隘、攻击性强的岛国农耕文明。中日两国不同的近代化之路,乃是各自特殊的民族心理在具体历史环境中所作的选择,有相似,也有相异。2、民族心理品质的遗传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基因一样,是长期的
本文标题:修中日战略文化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