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的主线是: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分为三个阶段:1.十月革命至20世纪20年代:两种经济模式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单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探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两种经济模式调整。20世纪30年代,资本线索归纳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种经济模式发生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的局面,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苏联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证明了斯大林体制的失败。第21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②“福利国家”的出现;③美国的“新经济”。考纲要求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呈现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主学习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继续奉行传统的“⑦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导致危机更加恶化。(2)民主党人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获胜,当选美国总统。2.主要内容3.特点(实质)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多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4.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1)对美国: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2)对资本主义国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图解历史(1)图示法巧记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特别提醒(1)“自由放任”政策并非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而是它力图利用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调整社会经济活动。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2)区别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与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手段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3)罗斯福新政首先调整的领域是金融业。最有利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措施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4)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思维启迪(1)1929年经济危机后,胡佛政府将救济的重点放在了企业上,你认为他这样做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提示:生产过剩更加严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中有些政策和措施对工人有利,因此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如何看待?提示: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调整做出的某些让步也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不具备社会主义色彩。主题资本主义的“梦魇”与“浴火重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史料呈现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合作探究史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读史指导史料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29万家企业破产”说明经济危机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史料二“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表明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表明罗斯福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问题思考(1)史料一体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答案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2)史料二中胡佛和罗斯福面对危机的态度有何不同?答案胡佛仍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罗斯福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3)综合以上史料分析,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案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危机发生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渡难关;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不能一成不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存在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核心突破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2.全面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成功的原因及影响(1)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2)成功的原因①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②国际条件: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③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④政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为健全和民主势力较强大。⑤思想基础:民主参政意识较强。(3)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间接影响: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用多元史观看罗斯福新政 1.(2015江苏单科)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考点集训D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美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符合应对经济危机的时代要求,A错误;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开始于1933年,B错误;1934—1935年,预算下降,C错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D正确。2.(2014江苏单科)《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D解析“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强调政府要为自由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说明自由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A项错误;“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不符合罗斯福新政,B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自由与经济的关系,不涉及自由的类别,C项错误。3.(2011江苏单科)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C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非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A项;福利国家出现在二战后,故排除B项;“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可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时,颁布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以保护劳工权利,故C项符合题意。4.(2013江苏单科)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解析(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4)略考点二战后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1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