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在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中,最早流行的是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E.Harrod)(1939年发表的《论动态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vseyD.Domar)同时独立提出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两个模型相提并论,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这个模型旨在说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和经济波动的原因。(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因此,该模型也被称为“一部门经济”的增长模型。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储蓄率s=S/Y。储蓄倾向不变,即边际储蓄倾向等于平均储蓄倾向,因而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储蓄水平。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与L,二者比例始终不变,即两种要素不能相互替代。4、劳动力按固定不变的比率n增长。5、规模报酬不变:即L/Y、K/Y均不变。资本—劳动比率固定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率也不变,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所耗劳动和资本不变。6、不存在技术进步和折旧,即哈罗德中性假设。此时资本-产量比等于加速系数。资本-产量比v=K/Y,加速系数=△K/△Y=I/△Y(二)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哈罗德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1、经济增长率G=ΔY/Y即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哈罗德又进一步将经济增长率细分成3种含义的增长率:(1)实际增长率Gt(Actually)指一定时期实际国民收入增量与原有国民收入之比。1、经济增长率(1)实际增长率Gt=s/v,其中Gt=△Y/Y——经济增长率;s=S/Y,储蓄率;v=K/Y=△K/△Y,加速系数所以有可得结论如下:①经济均衡增长以投资等于储蓄为条件;②根据假设,v不变,所以I相对稳定,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ISISISYYKSYYKYYSYY,即所以,11、经济增长率(2)均衡增长率Gw(有保证的增长率或合意增长率)GW=Sd/Vr在进行动态理论分析时,必须考虑企业家的预期和是否合乎企业家的意愿等心理因素,此时若把资本—产出比理解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有的资本—产出比,用vr表示,那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是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因此称作有保证的增长率。是假定技术不变条件下的增长率,也是企业感到满意并愿意维持下去的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2)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Vr动态考察,企业家的预期和心理很重要。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是Vr,则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Vr。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要保证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本-产出比率必须符合厂商的意愿。此时实际增长率。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实际资本-产出比率=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比率,即:kA=kw1、经济增长率(2)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Vr①GW:有保证的增长率(WarrantedRateofGrowth),合意增长率,均衡增长率,长期中的理想增长率。指厂商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保持下去的增长率。②Sd:(Desired)意愿储蓄率,即一个社会的居民、企业愿意的储蓄与收入水平之比;③Vr:意愿的资本产量比率。即厂商认为的最佳产量与资本的比例。“有保证”即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到保证”。1、经济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Gn=So/Vn=n①Gn: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指在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大(前在)增长率,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也就是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增长率。则自然增长率Gn=劳动力年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在技术不变的假定下,它就是能适应劳动力增长,又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即劳动力的增长率。②So:最适宜的储蓄率。是在劳动力增长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vr)给定时所需要的储蓄率。③Vn:意愿的资本-产量比率。人口增长率为n,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n,以便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相应的消费品和就业机会。1、经济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Gn=So/Vn=n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Gn=So/Vn=n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n为人口增长率,V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长率。(二)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2、储蓄率s=S/y即储蓄额S与国民收入y的比值,并且全部储蓄均转化为投资,其余国民收入都用于消费。3、资本—产出比率v=K/y即每单位国民收入所需要的资本量。加速系数=△K/△Y=I/△Y,即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所需要的资本量,它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由于不存在技术进步,此时资本-产量比等于加速系数。(三)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一国的经济增长数学表达式为:G=s/v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G=ΔY/Y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s=S/Yv为一个国家的资本-产量比,v=K/Y。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三)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证明:资本—产量比v。有;K=vy随着一社会资本的增长,该社会的产量也会增长,假设二者的增长量依次为ΔK和Δy。二者之比被称为边际资本—产量比。那么有;ΔK=vΔy(1)由于假设不存在折旧,资本增量ΔK因而全部来源于新的投资,也就是说,ΔK=I,因此(1)式可以写成:I=vΔy(2)由于S=sy(3)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I=S时,也就是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或者说储蓄全部用于投资时,经济活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哈罗德以凯恩斯提出的这个均衡条件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同样只有实现了I=S这一条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根据(2)式和(3)式,可以得到:vΔy=sy或者Δy/y=s/v(4)方程(4)式即为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如果上述基本方程中v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那么在一定储蓄比例之下,由此导致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被称为实际增长率,于是可得Gt=s/v。(三)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一国经济的增长率与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假如某国的储蓄率为30%,资本—产出比率为3,则该国的经济增长率Gt=s/v=30%/3=10%。如果资本—产出比率不变,该国若要将增长率提高到12%,则储蓄率必须达到36%,若储蓄率只能维持在30%而无法增长,则资本—产出比率必须降到2.5。(四)哈罗德模型遇到的两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1、“存在问题”经济沿着均衡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或者说,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途径。这个问题称为“存在问题”。由于实际增长率是许多各不相同的决策者的预期、决策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期望经济活动实际上一定会长期持久地按照“有保证的增长率”增长下去。同时,还应该考虑就业水平这一因素,说明实际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简言之,按照哈罗德的说法,首先,国民收入要实现均衡增长就必须等于Gw。其次,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Gt=Gw=s/v=s/vr=n=Gn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哈罗德又把符合上述条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显然,Gn=n。据说,这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最适宜的”增长率。如果该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s/v=s/vr=n这一比率增长。在现实经济活动中,s/v=s/vr=n这一种情况毕竟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哈罗德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Gt=Gw=Gn,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径是存在的,但是,一般说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途径增长。(四)哈罗德模型遇到的两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2、“稳定性问题”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其本身是否能够自动地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稳定性问题”。现在进一步考察一下Gtv=Gwvr=S,可见,只有当实际的资本—产量比v等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vr时,实际增长率Gt才会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如果Gt大于(或小于)Gw,那么v就会小于(或大于)vr。也就是说,一旦实际增长率大于(或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就会少于(或多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这种情况促使企业家增加(或减少)订货,增加(或减少)投资,从而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或降低),使实际增长率Gt与有保证的增长率Gw之间出现更大的缺口。现有的实际经济增长就会在市场上的企业中产生相应的反应,使得Gt进一步大于(或小于)Gw。因此,哈罗德得出结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个结论被称为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不是连续上升,便是连续下降,呈现出剧烈波动德状态。(四)哈罗德模型遇到的两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可调控性原理从短期看,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Gt与GW保持一致,避免经济增长的波动;从长期看,政府应运用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和人口政策使Gt、GW与Gn保持一致,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五)Gt、Gw、Gn三者的关系及经济稳定性的差异1、当Gt与Gw不一致时,将导致经济短期波动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当Gt>Gw时,即实际增长率大于均衡增长率。在这种情况下,或者是st>sd即实际储蓄率大于均衡储蓄率,此时,个人或厂商都要减少储蓄,以使储蓄率达到均衡的水平,储蓄的减少就意味着消费或投资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走向繁荣;或者是vt<vr即实际资本—产出比率小于均衡资本—产出比率,说明现有资本不足,为使v达到均衡的水平,厂商必定会增加投资,在乘数的作用下,促使实际增长率更高,从而资本显得更不足,投资会再扩大,经济处于累积性扩张状态。②当Gt<Gw时,即实际增长率小于均衡增长率。同样,在此情况下,要么st<sd或者vt>vr。当st<sr时,即实际储蓄率低于均衡储蓄率,个人和厂商均会增加储蓄,以达到均衡的水平。储蓄的增加,就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从而引起经济衰退。当vt>vr时,即实际资本—产出比率高于均衡资本—产出比率。说明现有资本过剩,扩大了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厂商必将减少投资,由于乘数的作用实际增长率将更低,这就更显得资本过剩,从而导致收入的下降和失业,引起总需求的降低,经济的进一步收缩,反过来又抑制投资的增加,经济处于累积性收缩状态。由于Gt和Gw的不一致,使经济在短期内不能保持稳定增长从而产生波动。(五)Gt、Gw、Gn三者的关系及经济稳定性的差异2、当Gw与Gn不一致时,将导致经济的长期波动也可以分两种情况:①当Gw>Gn,即均衡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厂商的预期投资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因而增加的资本得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来消化,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结果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引起投资减少,经济将长期停滞。②当Gw<Gn,即均衡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厂商预期的投资尚未达到社会潜在的生产能力要求,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工资低,利润高,刺激投资和生产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出现长期扩张趋势。Gw和Gn的不一致,导致了经济不能在长期内保持稳定增长从而发生波动。(五)Gt、Gw、Gn三者的关系及经济稳定性的差异1、Gt<GW:厂商愿意增加的投资大于实际需
本文标题:第二节--哈罗得-多马经济-第八章-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PPT课件)(高鸿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