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7课时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一罗斯福新政【考试内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认识新政的特点和作用。(九下P58—62/中考复习指南P203)1.经济大危机(1)原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但是,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和严重不足的购买力之间产生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爆发: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表现: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知识拓展】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罗斯福新政(1)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2)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识图学史】罗斯福发表演说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主要内容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5)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知识拓展】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6)影响①积极: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消极: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特别提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典范。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考试内容】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对外扩张;知道希特勒上台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63—66/中考复习指南P203)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对外扩张(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特别提示】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对外扩张:意大利法西斯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他们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提示】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凡尔赛条约》的刺激;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蛊惑。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知识拓展】“水晶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表现①对内: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②对外: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侵略扩张。(2)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知识拓展】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为轴心国集团。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表现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②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了《国策基准》,即“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考试内容】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公告》等,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九下P67—72/中考复习指南P203—204)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特别提示】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扩大:①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识图学史】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主要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形成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2)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3)作用: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战争形势的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识图学史】诺曼底登陆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雅尔塔会议(1)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了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2)时间:1945年2月。(3)与会领导人: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识图学史】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内容①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波茨坦会议(1)时间:1945年7月。(2)参加国:美、英、苏。(3)内容①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6.二战结束(1)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2)日本投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进攻。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4)胜利原因:各国人民的奋勇抵抗、浴血奋战,加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感悟认识】大战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加强国家合作,共同发展。
本文标题:(淮安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27课时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