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第3讲写作特点拓展延伸[2017·河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3分)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入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选文有改动)1.[2017·17/考点九]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2.[全品原创/考点十]选文在记叙“我”与周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时,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哪些事?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3.[全品原创/考点十一]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4.[全品原创/考点十二]发挥你的想象,第⑤段中,“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时会说些什么?(3分)【本讲未涉及的真题】5.[2017·18/考点一]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6.[2017·19/考点八]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3分)7.[2017·20/考点七]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8.[2017·21/考点一]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1.[2017·17/考点九]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答案】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解析】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统观全文,根据“2000年2月初”“2007年5月”“今年6月”等标志词不难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2.[全品原创/考点十]选文在记叙“我”与周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时,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哪些事?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详写“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和“我”担任评委时请周先生帮助审阅这两件事;略写周先生与“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这件事。作用:这样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文章错落有致,更有利于表现主题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中的详略。能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要加以具体叙述和描写,即所谓详写,反之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这样处理会使文章主题表现更为集中。3.[全品原创/考点十一]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答案】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此类试题要结合文本来具体分析。选文记叙了作者与周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在平实质朴的娓娓叙述中,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格。4.[全品原创/考点十二]发挥你的想象,第⑤段中,“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时会说些什么?(3分)【答案】示例:周先生,您好!我在一个图书评选活动中担任评委,在阅读一部参评图书时有些地方拿不准,想请您帮忙提一些意见,好吗?【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研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展开自然、合理的想象。本题要求补写人物对话,需要注意称呼恰当,简单交代明白事情,并有礼貌地提出请求。5.[2017·18/考点一]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答案】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含义。“这”是近指代词,只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文,结合语境分析即可。抓住第②段开头的“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和第③段结尾的“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这几个关键句,自然能得出“这桩心事”指代的内容。6.[2017·19/考点八]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3分)【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应从不同角度分析。仔细研读第⑥段,找出关键句。根据“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看出周先生的治学严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看出他的求知欲强;根据“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看出他活到老,学到老。根据题意,不用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直接写出人物品质即可。7.[2017·20/考点七]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答案】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第⑦段中引用了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分析它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联系本文的标题,从“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借助别人的话揭示了主题;结构上用几近相同的语言照应了题目。8.[2017·21/考点一]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答案】示例一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最终被评为特等奖。示例三: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周先生,周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示例四:作者与周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来往书信118封。【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体现主题的事件。首先要找出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的几件事。根据题意,写出其中一件即可。考点九表达方式及作用【教材典例】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八下《社戏》]2.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九上《故乡》]【分析】如由闰土引出少年回忆时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环境描写充满画意,形象的色彩既鲜明而又纯净且生机勃勃,由此衬托出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也写出作者对于故乡的美好印象。技法精讲【考查形式】1.[2017·17题]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2015·18题]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2011·21题]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方法指导】1.记叙(1)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2)倒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插叙: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为下文做铺垫。2.描写(1)人物描写①外貌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②语言描写: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③动作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④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2)环境描写:(详见考点六中“题型二2.从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3.抒情(1)直接抒情:表达情思,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等。4.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5.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以突出事物的特征。【答题格式】模板1:(人物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模板2:(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模板3:(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故乡的密码》T4、《茶是家乡醇》T2、《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T3。考点十写作手法及作用【教材典例】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七下《驿路梨花》]【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顺序。本文并不是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讲述,而是把故事集中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在讲到“我们”宿在小茅屋时,插叙了两段表现过去盖茅屋和照管茅屋的过程。本文紧扣“小茅屋的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层层设置悬念,三次深化悬念,最终揭开悬念,一波三折,回环递进,热情赞颂了社会主义下人们互相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八上《白杨礼赞》]3.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讽刺效果的。[九下《变色龙》]【考查形式】1.[2014·22题]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2.[2010·23题]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模板1:结构手法及作用结构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照应……与……前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悬念文章在情节发展中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伏笔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不至于使文章
本文标题:(河北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 第03讲 写作特点 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2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