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角形与四边形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三角形与四边形综合复习(第一课时)一、本节课的定位本节课设定为一轮复习课,它是在复习了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多边形)之后进行的一节直线形图形综合复习课。一轮复习,需要给每个学生以学习的希望,设置问题背景熟悉、简单,开放性强,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鼓动不同学生的参与热情。二、本节课的必要性分析(1)现行一轮复习模式的要求。现行初三基础复习阶段多采用独立的版块复习模式,即依照课标划分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板块进行。而在每一个板块复习上,又分章节进行复习,比如“图形与几何”板块上即按照“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圆”这个顺序来复习。虽然三角形与四边形同属“图形与几何”板块,但他们在教材中属于不同章节,课时安排上前后相差较远。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回顾,不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和知识体系构建,特别是各个知识板块之间,板块内部各节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解题能力较弱,产生留白现象。(2)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数中考数学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会有意无意得采用再现一遍知识,再配上例题、练习的复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按部就班的进行板块式复习,单纯的、机械的重复所学知识,过度注重对已学知识的熟悉和记忆。这样知识点横向较集中,纵向未形成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接受层面,虽然能使学生接触一些典型问题,解决一些数学练习题,但学生只是根据例题模仿参照思维。遇到综合性问题,脑海中虽有解题意识,却无法实现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相互支撑,找不到解题路径。(3)中考考核的要求。现行中考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题中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调用不同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综合应用不同板块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定位就是在一轮复习在复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之后,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纵向应用,立足解题通法,注重知识关联,放眼学生发展的角度,开展解题教学。三、教学目标:总体目标:突破知识板块的设置,突破图形分类的限制,引导学生从更广的领域研究几何图形,发展几何发现的能力;具体目标:(1)经历挖掘三角形、四边形知识内在联系,借助三角形、四边形性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形,四边形性质的基础性作用;(2)学会用图形变化的眼光分析图形,感悟基本图形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复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三角形包括一般三角形以及特殊三角形;四边形我们重点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它们都是从边、角、重要线段、对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师】下面,我们就分别选取其中两个代表,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看看这两个图形放在一起会发生哪些故事。学生:(1)AE=BE=CE=DC(边的关系);(2)三角形AEB和三角形BCE、ECD都是等腰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4)∠3=∠4=∠5=∠6;【师】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结论,有些结论在前面在观察探索过程中,已经证明了。在你们的启发下,老师这也有一个结论,∠AED=∠BED,你们看看老师说的对不对?帮老师证一下。【生】(用实物展台进行证明,一个学生操作,一个学生展示)【师】很好,证明思路简洁明快。如图,在Rt△ABC中,∠ABC=90°,E是AC的中点,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组织学生进行证明,同时出示ppt,显示”已知求证”等信息证明:在△DEC中,∠AED=∠5+∠6,又∠BED=∠1+∠2;由前面结论,∠1=∠6,∠5=∠2∴∠AED=∠BED【师】(引导反思)两个不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就产生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结论;你认为这些结论的推导是通过哪些线段和角联系在一起的?【生】是通过公共的边和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BC、BE它们既是直角三角形中的边(或重要线段)又是四边形中的边。【师】的确如此。在今后研究复合图形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边、角的公共部分,寻找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这些桥梁和实现图形之间的条件和结论的互通。(二)在本图中,连接BD和AD你又有何发现呢?(出示ppt)【生】(1)△AED≌△BED(2)△ABD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D=BD(3)DE垂直平分AB【师】如何证明呢?(出示ppt上“已知求证”的信息,不给时间证明,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路)【生】上面的两个结论,只要证出一个,其余那个也就很容易得到。【师】由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围绕DE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因此,要学会从图形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几何图形方法1:借助前面的结论,证明△AED≌△BED(SAS)方法2:延长DE借助平行得△AEF~△ABC,再由E为AC中点,可得EF为△ABC中位线,可得EF垂直平分AB;方法3:延长DE,借助平行得EF为AB边上的高,在△AEB中,AE=BE,由三线合一可得EF垂直平分AB;(三)如改变图形中BC的长度,使得BC=DE时(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四边形BCDE将变成菱形,△ABD的形状将如何变化?【生】等边三角形【师】请说明理由【师】点评:(1)在本图中,除了继承前面结论外,还要关注到“菱形”这个新条件出现产生的影响,充分挖掘利用菱形的性质,借助菱形的四边相等和轴对称性发现特殊角60°的存在,发现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存在。(2)由此可见,图形之间紧密联系,一个图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些图形相应的变化。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导致三角形ABC,三角形ADC形状变为含30°的直角三角形(3)反过来,若三角形ABC形状的变化,也会引起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改变。(四)若BD平分∠ABC,猜想AB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方法1:由于前面条件没有变,所以△ABD还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只需再证一个角等于60°就可以啦。当BC=DE时,四边形BCDE变成菱形,△BCE中,BC=BE=CE,∴∠3=60°,由菱形的性质BD与CE互相垂直且平分,且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OBC=30°,∴∠ABO=60°.∴△ABD是等边三角形(从菱形边相等带来的特殊角入手)方法2:我证边相等也行。因为四边形BCDE变成菱形,所以BD与CE互相垂直且平分,、∴AB=AD,前面已经有AD=BD了,当然就有三边相等。(从菱形带来的对称性入手思考)出示ppt,明确“已知,求”等信息,组织学生写出推导步骤,2分钟后,组织讨论并请一个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待该学生写完后,开始展示解题思路,并规范板书要求。HFODEBCAHGODEBCA21GODEBCA21QODEBCA方法1:延长DE交AB于点F,则DF⊥AB,作DH⊥BC,∴∠DFB=∠FBH=∠DHB=90°∴四边形DFBH为矩形,∵EF//BC,E为AC中点∴设EF=x,则BC=DE=2x∵BD是∠ABC的角平分线,∴DH=DF∴四边形DFBH为正方形∴DF=BF=AF=3x,所以AB=6x=3BC方法1:作OH⊥AB,OG⊥BC,∵BD是∠ABC的角平分线,∴OH=OGRt△ABC中,E为AC中点,在平行四边形BCDE中,OE=OC∴OA=3OC∴S△ABO=3S△BOC∴AB·OH=BC·OG∴AB=3BC方法3:作OG⊥BC,则OG//AB∵BD是∠ABC的角平分线,∴∠1=∠2=45°∴BG=OGRt△ABC中,E为AC中点,在平行四边形BCDE中,OE=OC∴OA=3OC,∴CG:BG=1:3∴CG:OG=1:3∴AB=3BC方法1:作CQ⊥BC交BD于点Q,则OQ//AB∵BD是∠ABC的角平分线,∴∠1=∠2=45°∴BC=CQRt△ABC中,E为AC中点,在平行四边形BCDE中,OE=OC∴OA=3OC,∴CQ:AB=1:3∴AB=3BC【师】(1)在本题中,关键是要发掘角平分线这一条件带来的影响,其一是依托角平分线构造轴对称图形,其二是借助它发现45°这个特殊角的存在。(2)找到了这么多解题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更为简单呢?请大家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五)本节课进行到这里,就进入了尾声。请大家谈一谈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解题的方法或技巧【生】(1)在分析复杂图形时,一要注重发现基本图形,二要注意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公共边、公共角的作用。(2)在分析图形时,注意有没有对称的情况出现。(3)需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4)要注意图中有没有特殊角,发现特殊图形。【师】非常好,大家总结的很到位。本节课,我们借助各类三角形、各类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了问题,体会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综合应用。【师】虽然题目条件千变万化,图形变化丰富多彩,结论构成多种多样,但是在解决问题中,所用到的方法还是植根于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因此掌握基本性质,发现并利用,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师】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里,请大家记好今天的作业,感谢大家的聆听,下节课再见。
本文标题:三角形与四边形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4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