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
共和国的战争中越自卫反击战英雄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年战斗中,参战官兵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战友之间没有出生贫贱的心态,没有你我的区别。因为生与死、完成任务的好与坏都掌握在战友双方手中,其中任何一方受到伤害,都严重威协到自已。为了保护战友的安危舍身掩护;为了抢夺烈士的遗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战场上的英雄在安葬烈士时凄然泪下。战友之间就是生死弟兄,战友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战友情是生死情。主要的英雄人物黄登平李庆海中越战争,一次击毙越南特工最多的人,战斗英雄黄登平在中越边境战争那一段时期,边境上的作战部队当中流传着许多越南特工的故事,说他们能在夜间无声无息的摸到你的阵地前沿,把你埋设的定向雷调一个方向,然后故意发出一些声响,让你引爆,死在自己的手里;•还有的越南特工被俘后,会在押解途中杀死押送人员,抢夺武器,在你的后方祸害一气后又全身而退等等,搞得我方参战人员对越南特工队是又恨又怕,以至于在前沿的守军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遇到特工队的人,绝对不交代什么政策,也不惦记抓什么俘虏(当时抓个俘虏是能立功的,可越南特工中极少有投降人员),闷头往死里打。•看着越南国旗在自己阵地中央飘扬,战士那能憋下这口气?一顿炮火过去,邪门儿,居然打不倒,把团长气得在电话里大骂炮兵是废物。黄登平自告奋勇,带领两名战士登上了无名高地,拔掉了越南人的旗子,这是他一上无名高地。•在下高地的途中,他沿着越南人可能来袭的方向前出侦察了一下,回来向团长汇报,在无名高地上有方圆不到三十米的一块天然形成的射击的死角,越南人的旗子就插在那里。他向团长建议,在无名高地上设置一个高机阵地,封锁越南特工的渗透路线,团长采纳了他的建议。•黄登平在学校的时候,就以好动脑子闻名,常有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他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石缝的情景,可实在不好判断,于是决定亲自去侦察一下。他命令哨长把机枪瞄准石缝,随时准备给予火力支援,自己带一名战士,扛上一箱手榴弹下了阵地,来到山路上,俩人开始悄悄的靠近。•突然,黄登平的心狂跳起来,他发现了一摊没有掩盖干净的血迹,这说明刚才的一顿火力拦阻取得了战果。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战士,指了一下血迹,又指了指石缝,战士会意的点了点头,俩人拿出手榴弹,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然后开始一颗接一颗的向石缝里面扔手榴弹。•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了起来,这次黄登平看清楚了,随着爆炸的气浪,有许多血肉夹杂着破烂的枪械、布条,盔型帽等物品被抛射了出来。狡猾的越南特工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次他们可失算了。•战后统计,此战毙敌特工15名,我方无一伤亡。黄登平荣立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于了一级英模称号。战斗英雄李庆海•1979年元月,李庆海从广播里听到、从报纸上看到越南当局大搞地区霸权主义、疯狂反华排华的罪行。坚决要求到中越边境前线去亲手惩罚侵略者。•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决心不辜负党对自己的信任,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斗打响了。•第二天深夜,李庆海和副指导员率领两个尖刀班,为师预备指挥所担任警戒和搜索任务。进军时,他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边。19日晚上9点钟,部队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敌人先是在部队的后尾扔了几颗手榴弹,接着便用机枪疯狂扫射,情况万分危急。•面对敌人的袭击,李庆海心中燃起仇恨的怒火。这时,最使他担心的是首长和同志们的安危,因为他知道副师长现正在队伍后面检查行军情况。于是他立即和副指导员带领8名战士去寻找副师长。•副师长找到了,李庆海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但敌人的机枪还在追踪扫射,首长的处境仍然十分危险。他当机立断,由副指导员带领5名战士阻击敌人,他和另外3名战士掩护副师长突围。•当首长安全突围之后,见副指导员和5名战士还没有撤下来,李庆海便迅速带领3名战士,再一次冲进敌人的火力网去营救战友。这时,指挥阻击的副指导员头部负了重伤,李庆海一面给他包扎伤口,一面组织火力还击敌人。•敌人越来越近了,李庆海坚定沉着地对周围的同志们说:“部队已经突围了,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撤退,突围出去。”•就在这时,敌人扔过来的一颗手榴弹落在李庆海和战士们中间,眼看手榴弹就要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庆海大喊一声“闪开”,奋力推开了身边的几名战友,猛扑在手榴弹上。几名战友得救了,可是李庆海却倒在血泊之中,生命垂危。李庆海慢慢睁开了双眼,用短促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我不行了,请把我的手枪和匕首交给党支部……”话未说完,就合上了眼睛。正是这些英雄,这些烈士用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乐章,当我们在享受安静的学习和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今天旭日的英雄,不能忘记这些把生命余辉洒在我们桥头的烈士。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60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