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16短文两篇◆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主题解说《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景色、社交、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用菊、牡丹从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表现了莲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寄寓作者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难点攻克师: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抒发情感(言志),对所托之物的描写,两文分别有什么不同?生:①《陋室铭》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②《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用世人甚爱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而《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两文都表明了作者的心志。◆传统文化花中四君子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日,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lòu)德馨.(xīn)苔.痕(tái)鲜.有闻(xiān)B.案牍.(dú)诸葛.亮(ɡě)蕃.(fān)周敦颐..(dūnyí)C.牡.丹(mǔ)淤.泥(yū)濯.清涟(zhuó)亵.玩(xiè)D.隐逸.者(yì)不蔓.(wàn)入帘.青(lián)鸿.儒(hónɡ)C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谈笑有鸿儒.()(2)可爱者甚蕃.()(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惟吾德馨.()指读书人多亲近而不庄重少旁生枝茎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指德行美好3.理解“之”字在句中的含义。(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3)亭亭净植.古义:____今义:_____(4)宜.乎众矣古义:_____今义:_____形体、躯体形状,样子德行美好芳香竖立种植应当适合5.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A.晋陶渊明/独爱/菊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6.默写填空。(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的问题。7.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何陋之.有/无丝竹之.乱耳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斯是.陋室/问今是.何世B8.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花之君子者也喜欢牡丹的人,应当很多了10.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莲的美好形象做了生动的刻画,请说说是哪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11.作者将“菊”“牡丹”和“莲”分别比喻为日常生活中的哪三种人?菊比喻隐居的人,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二)【甲】《陋室铭》【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沉迷。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2)往来无白丁..()(3)虽.家无斗储()(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这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即使有时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14.【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进行描写。15.【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16.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__________。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安贫乐道【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17.综合性学习活动。刘禹锡称自己的居所为“陋室”,这激发了同学们对“住宅区命名”的调查热情。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鸿儒明邸”“水岸华庭”“龙湖新城”“观湖壹号”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澳洋欧洲花园”“罗马假日”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①住宅区命名愈来愈富有诗意,凸显其文化内涵。②住宅区命名呈现“洋化”趋势,反映出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开发商依据楼盘所处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取出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倡导开发商弘扬民族文化,禁用(或少用)“洋名”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76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