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2)局部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___________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开封中原和南方2.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军事上①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②控制对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_____的方法,削弱_____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_________制度;设_____分知州权力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三年一换通判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转运使(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大大加强。皇权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使_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武将文臣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科举制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_________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五代十国政权【客观评价·家国情怀】宋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提示:(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2)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经典史料·历史解释】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解读】通过史料可以看出地方一切行政为了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因此设置通判是为了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易混点拨】☉易混点北宋政权统一的是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并未统一全国。☉易错点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关键点1赵匡胤是通过发动兵变的方式登上皇位的。☉关键点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归纳总结·知识构建】【历史纵横·时空观念】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评价的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强化集权削兵权】材料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提示: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2)“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材料二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提示: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重文轻武社会安】材料四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提示:重文轻武政策。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79499 .html